×

伯努利方程实验与雷诺实验

消耗积分:5 | 格式:rar | 大小:444 | 2009-03-18

h1654155275.3132

分享资料个

实验 伯努利方程与雷诺实验
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加
深对伯努力方程的理解;
(2)观测流动流体阻力的表现
二、实验原理
(1)流体在流动中具有三种机械能,即位能、动能、静压能,这三种能量是可
以相互转换的,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为止,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便发生能量
转化;
(2)对于理想流体,因为不存在因摩擦而产生的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一
管路中的任何两个截面上的三种机械能尽管彼此不一定相等,但各个个截面上的这
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
(3)对于实际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损失,因此
个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就是流体在这两截面之间因摩擦和湍
动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即损失能量;
(4)流动的机械能计算,以单位质量(1kg)流体为衡算基准,当流体在截面
之间稳定流动,且无外功加入时,流体的机械能衡算式(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形式
为:
(1-1)
以单位重量(1N)流体为衡算基准,无外功加入时,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形式为
1   或流体柱f H
(2-2)
单位重量(1N)流体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压头(m)
式中 z——位压头(m 流体柱);
——静压头(m 流体柱);
——动压头(m 流体柱)。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
1、 实验装置流程
如图1-1 所示,实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水槽、循环水泵等
组成。水箱中的水通过循环水泵江水送到高位槽,并由溢流口保持一定水位,然后
流经玻璃管中的各测点,再通过出口阀流回水箱,由此利用循环水在管路中流动,
观察流体流动时发生能量转换及产生及能量损失。
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齐平,
小管由于测压管相通,转动活动压头就可以测量动、静压头。管路分成五段,由大
小不同的两种规格的玻璃管组成。
图1-1 伯努利方程式实验装置流程图
1,2,5,6-玻璃管(d 内约为13mm);3,4-玻璃管(d 内约为24mm);7-高位槽;
8-水槽;9-电动机;10-活动测压头;11-循环水泵;12-溢流管;13-测压管;2、测压管
当测压管上的小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位高度(从测压管中心线算
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当测压孔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
测压管内液位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流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
水流动能的大小,这时测压管内液位高度为静压头+动压头。液体的位压头由测压孔
到基准的高度决定。本实验装置中,以测压装置中标尺的零点处为基准面,那么
(1)中测压管内液位高度在标尺上的读数为:静压头+动压头。
(2)中测压管内液位高度在标尺上的读数为:静压头+动压头+动压头,任意两
截面上,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三者总和之差为损失压头,表示流体流经截面之
间的机械能损失。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观察了解实验装置,(循环泵的凯、关,溢流管控制高位槽液面,
出口阀A 调节流量,活动弯头的转动,活动测头结构以及测压管标尺的基准等)。
开动循环水泵,同时注意高位槽中液面是否稳定。
(2)观察玻璃管中有无气泡,若有气泡,可先开循环水泵,再开大出口阀让水
流带出气泡,也可用拇指按住管的出口,然后突然放开,如此按数次使水流带出气
泡,也可拧松活动测压头密封的压盖,以便放出测压点处的气泡。
(3)关闭出口阀A,开动循环水泵,待高位槽中的液面稳定,观察记录个测压
管液面高度(测压孔同时正对或同时垂直水流方向,两组数据)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流层、湍流两种流动型态及层流时管中流速分布情况,以建立感
性认识;
(2)确立“层流和湍流与Re 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概念;
(3)熟悉雷诺准数的测定与计算。
二、实验原理
实际流体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流动型态存在:层流(滞流)和湍流(紊流)。
层流时,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互相平行。
湍流时,流体质点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无规则运动,但对流体主体仍可看作向
某一规则方向流动。
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管中流速较小时,从细管中引到水流中心处的墨水成
一条线,说明流体质点有规律的沿管轴作直线运动,此时流体流动型态为流层;当
流速逐渐增大时,将发现墨水线开始波动,此时为过渡流(并非一种流型);当流速
增大道到一定数值时,波动的墨水线消失,墨水线一经流出随即散开与水完全混合
到一起,说明此时流体质点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运动,但主流体仍向一规定
方向流动,此时流动型态为湍流。
实验证明流体的流动特性取决于流体流动的流速,导管的几何尺寸,流体的性
质(粘度、密度),各物理参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由Re 的数值决定。即
μ
Re = dup
式中 u——流速(m/s)
d——导管直径(m)
ρ——流体密度(kg/m3)
μ——流体粘度(kg/s·m 即Pa·s)
实验证明: Re≤2000 时为层流;
Re=2000 时为层流临界值;
Re≥4000 时为湍流;
Re=4000 时为湍流临界值;
三、实验流程
实验流程图如图2-1 所示。
图2-1 实验流程图
1-高位墨水瓶;2-进水稳流装置;3-溢流箱;4-溢流管;5-高位水槽;
6-量筒;7-排水管;8-转子流量计;9-玻璃管。
自来水由调节阀A 送入高位槽中,缓冲器2 用来消除进水带来的干扰,高位水
槽的水位由溢流箱3 保持其恒定,在水槽下面接一垂直玻璃管,其水量由C 阀调节;
其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出,在水槽上部放一墨水瓶1,在垂直管入口处插入一根与
墨水瓶相通的墨水注入针,墨水的流量可由阀门B 调节。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
(2)开阀门B 放一团墨水(2cm-3cm),再关B 阀,略微开启C 阀,使管中的
水在很低的流速下流动,观察墨水顶端形状。
(3)开阀A 向高位槽供水,并调节阀A 保持有少量水溢流。
(4)微开启阀B 调节阀C 的开度,观察墨水现在管中出现的不同现象。
(5)记录层流,湍流时转子流量计的读数。
(6)流量由小到大,观察墨水线由直线转变为波动时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再使
流量由大到小,观察墨水线条由波动转为直线时的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如此重复测
定,即可测出本实验装置层流临界值。
(7)关阀B,再关阀C,后关阀A。
五、注意事项
(1)溢流量不要太大,液面波动严重时会影响测试结果;
(2)B 阀墨水量不应过大,否则既浪费又影响试验结果;
(3)读取流量计读数应待C 阀调节完稍后再读;
(4)轻开轻关各阀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2)
发评论
请输入网名 2011-05-09
0 回复 举报
还行 收起回复
请输入网名 2011-05-09
0 回复 举报
还行 收起回复

下载排行榜

全部2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