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AR远程协同有多难?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Ar

类似的案例,折射的问题都相对统一:由于物理世界的限制,一线数据无法回传、专家无法评估、指导,进而发生连接上的断裂。

而这个问题,在各行各业中都具有普遍性。也正因此,头戴式AR设备已经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

同样受外部环境影响,2022年春,制造业遭遇了疫情的冲击。进口设备故障,专家却无法到达现场检修,停摆成了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线上协同再次成为日常。

然而,并不是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做好了线上检修、远程交付的准备。甚至忽然发现,一些曾经简单的工作事项,变得困难重重。

这个艰巨任务,最近两年落在了AR设备身上,它对于工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AR技术构建模型,以虚拟测试与生产的形式为主,可以降低成本;

千里之外的专家无需亲自到达现场,便可以远程连线制造商,完成专业维修操作;

终端设置提醒,可引导工人规范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但对普遍的企业而言,想让上述畅想落地,将设备与现实融入数字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种种问题接踵而至:如设备设计体验不够完美、功耗带来成本难题、沉浸式效果不佳,以及服务配套等一系列“上云”问题,让数据无法流通、远程协作“断档”,长此下去将造成产业链中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中,在头戴式AR终端的密切配合下,远近场景的协同已跃然纸上。

在传统工厂,工人们提着厚重电脑和方案,需要多次放下手中工具,频繁比照屏幕获取设计方案的维修场景已不复存在。

Ar

而在当下,发现疑难杂症后,一线维修人员只需佩戴轻巧的瑞欧威尔工业AR终端,便可解放出双手,一只眼仍处于现实世界,方便随时上手维修,另一只眼则观察AR眼镜内的虚拟世界。

在连接贯通后,远端的专家获得第一视角高清画面,并将解决方案的图纸投放到第一现场人员佩戴的AR眼镜屏幕上。

此时,一线人员的双眼将分开工作,完成一次信息的孪生,兼顾虚拟世界的图纸和现实世界的实景零部件,叠加AR技术后进行比对,并开启维修。

过程中,远端专家可通过第一画面观察维修进度,并实时语音指导,在AR眼镜的魔法下,双方理解毫无偏差、合为一体,“跨越时空”地共同解决同一个问题。

如果说AR赋能工业制造是现实的美好,而面向未来,头戴式AR设备在医疗行业同样承担着“助燃剂”的角色。

远程医疗或许已不属于新鲜名词,这项技术可帮助医者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连通专家与患者,让偏远山区的人也可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但与其响亮名号不太匹配的是,过去这项业务的技术运营并不成熟,大多是纸上谈兵,面临着种种痒点。

要对接一场远程会诊,并不容易。

一次成熟的远程手术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全程连贯、准确,画面清晰,音质传输无延时。为了保证上述先决条件,过去的远程医疗通常设置在固定的场地,兴师动众地让一大批医生同时协助,布线、运维、讲解,是一个全人工化的过程,效率有待提高。

远程医疗的终极愿景,应该是“如同一次视频会议一样简单”。在理想状态下,升级后的远程医疗只需要一台头戴式AR设备,点击开始按钮即可连接,不需要任何布线或提前设置,便可快速进入问诊状态,像听诊器一样普遍。

医生佩戴瑞欧威尔的AR设备,千里之外的患者影像数据和身体结构,都可以实时、清晰出现在远端的专家眼前,需要手术的位置一目了然。由于AR设备摄像头和屏幕集中在头部,既不遮挡视线,也不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抽空观察屏幕而造成干扰,这对于必须全神贯注投入手术过程的外科医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