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带宽需求超过“太空互联网”计划

今日头条

1111人已加入

描述

乔治·利奥波德

商业空间专家表示,Facebook 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巨头以及 SpaceX 等商业空间先驱提出的雄心勃勃的提议,即使用卫星星座向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最终可能会被新兴物联网的带宽需求所取代。  

类似的提供天基语音和数据服务的提议,如 Iridium,出现在 1990 年代后期,但大多因需求不足而失败。尽管为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的愿望值得称赞,但太空专家仍然不相信有足够的需求。“这次有什么不同?” 工业集团 CompTIA 的新兴技术高级总监 David Logsdon 问道。“被压抑的需求在哪里?”  

Logsdon 认为,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对基于空间的互联网和无线服务的被压抑的需求主要来自对备用无线容量的需求。另一个是气候变化的潜在副产品:随着极地冰盖融化和航运量在世界顶端的扩张,可能需要更多的海上通道来覆盖它们。  

今年 4 月,AT&T 通过与卫星服务提供商 Globecomm 达成协议,开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增加无线容量。该交易将允许客户从 AT&T 购买蜂窝或卫星连接。观察人士指出,该交易说明了先行者如何试图设计将支持早期工业应用的物联网网络整合在一起的方法,例如跟踪船舶、监测农作物或从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收集数据。越来越多的通信卫星被视为在增加容量的同时扩大覆盖范围的一种方式。

观察人士说,如果这些预测成真,物联网应用可能会成为商业太空网络的更大推动力,而不是像 Facebook 等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巨头正在推广的连通性。  

目前,卫星发射成本仍然是任何拟议中的天基网络的主要障碍。即使新一代较小的卫星可以部署在数量不断减少的近地轨道插槽中(那里变得非常拥挤),这种情况可能仍然存在。然后是从低地球轨道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固有延迟挑战。专家指出,地球同步卫星星座只会增加延迟挑战。 

ViaSat 等成熟的卫星宽带和无线服务提供商正在开发从太空提供互联网连接的新方法。但 CompTIA 的 Logsdon 表示,发射成本仍然很高,一个星座的发射成本高达 8500 万美元。尽管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商业太空先驱努力将每磅的轨道成本降低到约 1,000 美元,但将一磅送入轨道的成本仍然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马斯克已经成功地将他的猎鹰火箭的第一级返回到一个浮动平台,以重新使用昂贵的太空硬件。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硬着陆会损坏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必须在重新使用之前进行重建。仅仅展示了这种能力,但是,这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第一步。)  

在这些努力的同时,监管机构正在将通信卫星技术整合到他们对未来 5G 和 3GPP 无线网络的规划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主席 Thomas Wheeler 最近指出,随着 5G 网络的推出,在地面无线和卫星用户之间共享宝贵频谱的重要性。FCC 表示它正在更加重视卫星服务,例如 ViaSat 的服务,因为该机构寻求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大的宽带连接。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在6 月 30 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断言,新兴的 5G 网络注定将在支持大规模物联网部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可以解决,但这种高频频段是相对较新的领域,有大量可用频谱。”  

尽管发射成本不太可能以使无处不在的太空连接梦想在短期内成为现实的速度下降,但工业物联网等结构的出现和对备用无线容量的需求可能有助于发射太空网络。  

CompTIA 的 Logsdon 估计,物联网应用程序可能有助于在未来五年内催生 210 亿美元的太空通信市场。“对物联网服务的需求被压抑,”他说。此外,该行业组织的太空企业委员会将建立天基物联网网络的努力视为太空和技术领域融合的一部分,后者将物联网推广为在原本低迷的半导体市场中销售芯片的新方式。  

目前,Facebook 似乎已经放弃了在太空发起昂贵的互联网计划的想法。一个迹象是它最近决定与微软一起在大西洋铺设一条 4,000 英里长的电缆,该电缆将提供每秒约 160 TB 的带宽。与大多数连接纽约地区数据中心和欧洲的海底电缆不同,Facebook-Microsoft 电缆将从弗吉尼亚州到西班牙。  

无论连接是基于太空还是海底,技术专家都强调新的网络功能正在出现,以处理可能由物联网等应用程序生成的越来越多的数据。数据中心巨头 Equinix 的首席技术官 Ihab Tarazi 解释说,大西洋两岸数据中心内的集线器可用于将物联网和其他数据连接到云端。

George Leopold 是EE Times的前执行编辑,也是《 计算风险:Gus Grissom 的超音速生活和时代》一书的作者。在 Twitter 上@gleopold1 与他联系。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