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价格暴跌 需求疲软致使去库存周期延长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两天,芯片价格暴跌的话题异常火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受此冲击,华强北部分现货商放弃店面,抽身离场。对于这种现象,有从业者认为,现货商层面的调整是炒作投机之后的理性回落。

8月22日,又有分析观点称,“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各大品牌纷纷暂缓拉货,并向IC设计业者沟通降价,业界也大多让步,不过业界坦言,即便现在价格降幅再大,客户依旧不拉货,因此年底前价格相对有撑,重点仍在库存何时消化完毕与需求何时复苏,待库存消化完毕、客户重新拉货后,明年才有机会恢复每季调降的模式。”

目前,手里有货的消费终端客户大部分持观望态度,因此IC原厂在无法保证利润高水平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系统降价。

需求疲软致使去库存周期延长

实际上,从当前的产业环境来看,目前以消费电子市场为主的信心不足,引发了一系列不积极的连锁反应,清库存是很多大厂的首要任务。

智能手机市场萎靡是目前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振的典型表象。前不久,数据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数据。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1亿部,同比下降7%,这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4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作为主要市场的中国市场,下滑幅度大于全球平均降幅,达到了10%,单季度的出货量仅为6740万台。

另外,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2022年家电全品类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实现零售额3389亿元,同比下滑9.3个百分点,并且线上渠道零售额同比下滑5.3%,是有记录以来首次下滑。

我们看到“消费性电子需求疲弱”这一说法甚至是出现了台积电的法说会上,可见市场情况有多糟糕。

从终端反映到芯片层面,由于消费电子设备出货表现不佳,消费MCU、MOSFET、低端逻辑 IC和电源管理 IC (PMIC)等消费电子IC深受影响,库存水平屡创新高。根据韩国官方提供的数据,6月份韩国厂商消费芯片的库存飙升79.8%,相较于5月份54%的增速,继续提高了近四成。韩国媒体在引用这组数据时呼吁,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家,并且是韩国芯片主要的出口国,希望中国能够多采购芯片,帮助将库存降至健康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美日芯片厂商也不好受。在射频芯片领域,由于中国5G市场表现不佳,美国射频芯片厂商叫苦连连,库存也是大幅飙升。而日本媒体在相关报道中指出,日本的消费芯片产业正在经历寒冬,村田制作所董事南出雅范此前表示:“我们改变了看法,认为智能手机(用零部件的需求)会比期初预期减少10%”。

此前央视财经曾在相关节目中援引日媒的统计数据,“以全球近2350家芯片相关的上市制造公司为对象,整理得知,2022年一季度库存金额,比2021年年底暴增约970亿美元,库存剩余量和增量皆创10年来新高。”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半导体是周期性产业,而此次恰逢刚过行业顶点,有明显的俯冲态势。根据中金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半导体是兼具成长+周期的行业,历次周期都有异同,对1978年以来的半导体周期进行复盘。该行认为平均4-5年会经历一轮半导体周期,呈现“牛长熊短”特征。参考历史数据,认为2022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当前估值已位于历史底部区间。

同时,研调机构Gartner也在近期的报告中提到,全球半导体业历来最繁盛的周期即将终止,预期今年全球半导体业营收年增率仅7.4%,总金额约6,392亿美元,增幅比三个月前预测的14%接近腰斩,更远不及2021年的26%。而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下降至6230亿美元。

由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市场引发的半导体周期下行,正是目前终端厂商和IC原厂博弈的大背景,在此背景下,IC原厂一改往日地位,从等待客户上门到出门找客户。并且,根据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就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高在上”的晶圆厂也开始主动联系客户了。根据日前的相关报道,台积电产能从超负荷状态转为满载,而中芯国际等晶圆厂的一些产线从满载变为产能松动有剩余,因此开始寻找新客户补位。

目前,无论是晶圆代工厂还是IC原厂,推动他们的下游客户都有一个显著的难点,那就是客户们都需要去库存。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此前表示,“电脑及智能手机等消费产品需求疲软,客户今年下半年开始降低库存,预期需要几个季度时间才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准。”

因此,在IC原厂和终端客户层面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便IC原厂以秘密接触的方式透露产品可以降价,这是明显的优待,然后终端厂商不为所动,且认为IC原厂降价是理所应当的。那么,这就导致IC原厂无法通过大额采购来分摊成本,保证利润,无法进一步推动面向全部客户群体的“官方降价”。而事情的转折点就在于库存何时能够消耗到终端厂商认为的健康水平。

根据CINNO Research此前的分享,一季度消费电子芯片的库存水平为200天,2021年同期水平为100多天。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一个季度回归到正常水平。然而,这其中还需要应对过往订购的晶圆厂产能的释放,以及终端持续不景气,那么这个周期将持续半年,甚至是几个季度。

现货商库存也需被消化

而在IC原厂和终端厂商博弈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容量消化现货商这些中间环节的囤货。

在电子发烧友上周文章《芯片砸在了手中,华强北的“暴富梦”也醒了》中有提到,“由于市场需求大减,即便是降价出货,市场也很少有能接手的,导致许多现货商积累了不少库存。”

从我们获取到的消息来看,由于现货商囤货存在店铺费用、贷款利息等压货成本,他们出货的迫切度明显高于IC原厂,这就导致出货价格明显低于当前的市场行情。而我们都知道,在过去这个旺季周期里,现货商的囤货总体规模并不小,后续这些芯片中的大部分最终将以割肉亏本的形式进去市场被消耗,这也增加了IC原厂下游消耗库存的周期。

有已经出清库存的现货商向记者透露,目前手里还有库存的现货商极为内卷,部分商家为了回笼资金,报价水平已经到了“恶意竞争”的程度,基本就是比谁更狠。

由于芯片现货二级市场的库存并不透明,因此目前还很难断定这将会对产业带来多大的影响。

写在最后

对于IC原厂而言,全球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以及疫情导致的物流成本提升也给价格调整带来了压力,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大厂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选择继续涨价还是随着下行周期降价。在终端库存回顾正常水平之后,这些大厂的货依然是不愁卖。比如英特尔,该公司就会在下行周期里,在某些领域有针对性地提高价格。

不过,对于中小规模的IC原厂而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真的是产业寒冬,他们在这场博弈中没有发言权,只能随着大趋势逐流,如果去库存周期过长,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厂商等不到春天。在这里,我们很难不为一部分长期聚焦中低端消费市场的国产芯片厂商捏把汗。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