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与转换效率的区别

描述

由于电源在工作中,有部分电能转换成热量损耗掉了。因此,电源必须尽量减少热量的损耗。转换效率就是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百分比。1.3版电源要求满载下最小转换效率为70%。2.0版更是将推荐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0%。

尽管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都是指电源的利用率,但区别却很大。简单的说,功率因数产生的损耗是电力部门负担,而转换效率的损耗是用户自己负担。可以看得出来,功率因数、EMI等都是对国家电网的保护

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对功率影响

电机从电网吸收有用功率(即电机的输入功率)后主要转换为输出轴上的机械功率,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损耗的方式消耗掉。以发热形式耗损在电机内部的有功功率主要有:定子铜耗、转子铜耗、铁芯损耗、机械损耗和风摩耗,加上其他未被计入的损耗(杂散耗)即所谓的五大损耗。从能量传递的角度看,损耗越小则输出到电机转轴上的机械功率(即电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输出功率占输入功率的百分比即电机的效率越高。

为了提高电机的效率,基本的手段就是减小各种损耗。控制定子绕组端部尺寸、绕组温升以限制定子铜耗;铸铝转子材料及槽形尺寸直接与转子铜耗相关;风扇与风罩的设计改进不仅改善了通风散热效果,可有效降低风摩耗;机加工精度、轴承质量及旋转部件支撑系统的设计水平,既体现为电机综合质量水准,也可有效减小机械损耗;采用较高牌号的硅钢片,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铁芯损耗;采用低谐波绕组、闭口槽和车大气隙以解决一些常规手段无解的问题等技术手段,除了针对具体的杂音、噪声振动指标超差等具体问题外,也可大幅减小杂散损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