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和容器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描述

嗨喽,铁子们!今天咱们来探班“云”的操作车间,认识认识它身后的一些大佬,如当红的容器应用和云原生。

先来说说容器。咱们都知道鱼缸是容器,装的是鱼和水,而容器应用的“容器”,装的是应用软件以及软件运行需要的依赖。梅开二度,又以鱼缸类比,装的应用软件是鱼,那依赖就是鱼粮和水。

其实容器技术早就有了,起源于Linux,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籍籍无名。直到2013年, Docker率先打通容器技术的任督六脉,高歌猛进,迅速渗透到企业生产环境中。

Docker有句口号“Build once,Run Anywhere”,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跟Java的Write Once,Run Anywhere相似?容器技术对于程序员而言,最大的便利是程序写完后,打包成镜像就可以随处部署和运行了,再也不用烦恼因环境差异导致各种bug了。

容器技术不仅简化了打包应用的流程,也简化了打包应用的库和依赖,甚至整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能被打包成一个简单的可移植的包,这个包能够在应用层面快速部署与调度。

在企业中应用容器超过虚拟机VM时,云原生技术也开始兴起。

云原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确切的定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

云原生是一套技术体系和方法论,是云(Cloud)+原生(Native)的组合词,应用可以直接在云平台上运行、或非常轻松转移,实现快速部署、按需伸缩、不停机交付等。

那云原生和容器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云原生计算使用开源软件技术栈,将应用成熟部署为微服务,每个部分打包到自己的容器中,容器化在其中起到应用隔离作用。

但此时容器并非单个作战,而是集群出征,于是轮到容器编排系统的Show Time——对集群中所有容器化应用编排管理,提供分布式调度与协调,容器间的负载均衡,易于维护和成本效益驱动。

要知道,基础设施优化,才能更好地成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云原生以应用为单位,借助容器技术部署,赋予了其更敏捷、更灵活的特性。

随着云计算进入下一个十年,作为云计算发展的关键理念,云原生也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而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正在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众所周知,容器的最大特点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数据存储方面,面临的挑战不小。容器化从最开始的“无状态”应用部署场景,延伸至多种类型数据处理的业务场景,持久化的数据存储才能交由后端,部署在物理机环境或虚拟机环境中。

此外,容器平台跨数据中心的需求和场景也越来越多,给容器存储也提出了相应的考验:

1冗余性

数据丢失任谁都不能忍受,迁移应用到容器编排平台,在集群环境中需容忍某些节点的故障,这就要求存储也能够容忍磁盘或者节点的故障,保证应用正常运行。

2分布式

容器集群达到上百台规模时,数据并非只落在有限的若干磁盘上;而且当集群需要跨地域来实现低延迟时,数据也背上能够跨地域存在的期望。

3动态性

容器应用是在持续变动中存在的,例如滚动更新、测试版本创建等。这就要求对应存储的创建与删除也是动态的,并且是支持声明式创建的方式。

在存储领域耕耘已有55年之久的东芝,沉淀深厚的技术的同时,也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趋势。近年推出了系列企业级存储硬盘,覆盖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存储应用场景,包括容器场景下的存储。其中东芝的明星产品18TB容量MG09系列企业级存储硬盘,是提高容器存储的效率和性能的不二之选。

01速度

容器本身是轻量级的,启动速度比传统物理机、虚拟机要快很多,如果说后者是以分钟为单位启动,容器则以秒为单位来启动。

MG09系列采用东芝第三代9盘氦气密封设计,提供18TB的CMR(传统磁记录)容量,有助提高数据吞吐量,实现高速访问硬盘,满足容器底层的存储挂载要够匹配容器快速启动的要求。

02负载

容器应用的生命周期相对弹性,如需要从5个并发容器弹性伸缩到10个以上,底层存储也需要动态、快速地响应需求。

而MG09系列硬盘与各种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都有良好的兼容性,适用于容器应用混合随机和顺序读写工作负载。其转速为7200rpm,每年550TB的工作负载等级,具备动态地提供存储的能力。

03扩展

企业部署的容器规模通常都比较大,且是跨多节点分布式部署,因而也需要底层的存储对并发访问的支持能力要高。

东芝的MG09系列提供SATA和SAS接口选择,适应大量物理服务器的接入的使用场景,满足容器大规模的、分布式的部署要求。

东芝硬盘的技术创新从未止步,未来东芝将重心放在3.5寸企业级硬盘的研发上,朝大容量,高性能及降成本方向发展。在未来容器新世界中以更大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助力企业更快跨出云原生的关键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