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存储技术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长期安全归档

描述

8月27日,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遥感·创新大会”在吉林长春正式闭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全国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和分享卫星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加强遥感学术交流合作,促进遥感理论和技术创新,以此推动航天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来自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天津海事局等200家单位的300余位领导及嘉宾参加大会。易华录受邀参会,高级副总裁谷桐宇发表《蓝光技术助力遥感卫星领域海量数据存储的应用与展望》主题演讲。

 

如今,中国遥感卫星经过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规范化发展阶段,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环境、海洋、气象、农业、地质地理等领域。

谷桐宇介绍,随着遥感卫星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和遥感数据分辨率越来越高,遥感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数据存储规模可轻易达到PB级。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管理办法,具有重要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地理数据需永久保存,具有一般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也需保存10年、甚至30年。遥感数据呈现出“数据价值高,需要长期保存;数据粒度大,单幅影像达到2-3GB;文件数量几何级数增长;整体规模巨大”的特点,这对遥感数据存储、处理和服务能力形成了巨大挑战。

 

针对数据存储成本高、数据安全性差、数据存储能耗高、数据管理难等痛点,易华录能够· 依托“大容量、低能耗、高安全、长寿命”的蓝光存储技术,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长期安全归档;· 结合磁、光、电存储介质的特点,打造磁光电智能混合存储,实现热温冷数据分级存储,异质保存,优化存储架构,满足不同遥感应用场景需求;· 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按需扩展节点,减少一次性成本投入,提供坚实可靠、绿色安全、低成本的存储底座支撑。谷桐宇还表示,易华录将依托磁光电智能混合存储技术和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深入研究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打造全介质、全场景解决方案,推进遥感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数据开发服务、数据融通服务、数据应用服务,强化遥感数据资产化能力,积极释放遥感数据价值,为遥感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推动我国遥感应用事业高质量发展。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