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
本文主要来源为学堂在线《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学习笔记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电芯(根据百度百科理解:电芯相比于电池没有保护电路和外壳)成本中占比6-15%,在锂离子电池四大主材(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中占比相对较低。 但电解液作为电池中锂离子传输的载体,对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容量和首效、内阻、循环与存储寿命、安全性指标均有影响。
1、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的影响: 当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低,活性材料电极反应(个人理解:指电池充放电时电极有关脱嵌锂的反应)速率降低,电解液溶剂粘度增大,离子扩散与传输速度降低,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容量、内阻、功率等特性。
当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高,电极片电化学反应活性增加,电极片与电解液交互作用增强,副反应加剧。尤其当正极处于脱离状态下,过渡金属元素(个人理解:如磷酸铁锂中的铁)具有较高的氧化态,对部分溶剂(电解液的组成成分之一)的氧化反应增强,导致电池出现产气(个人理解:电池内部产生气体)或循环过程容量衰减过快等现象。
虚线红框中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元素,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处于-10~45℃之间,极限条件下工作温度范围可拓展为-20~60℃。 拓展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的方式: (1)提高电解液液态温度范围 (2)提高电解液低温时离子电导率 (3)改善电解液低温粘度 (4)提高高温下电解液溶剂稳定性
图片来源:学堂在线《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
2、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首次库仑效率: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放电电量与充电电量的比值,该值可被认为是电池生命周期中放电电量与充电电量比值的最大值。) 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部分溶剂和锂盐会在负极片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形成SEI膜(可让锂离子通过,不让电子通过的膜)。
上述还原反应是不可逆过程。通常形成的SEI膜越厚,反应消耗的电解液越多,首次放电容量越低且首次库仑效率越低。该不可逆过程也可以被描述为:当电极片表面发生钝化产生SEI膜时,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界面阻抗增大,对正负极片锂的脱嵌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与首次库仑效率。
3、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内阻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内阻是指电流通过锂离子电池时,所受到的阻力。锂离子电池内阻主要包括:欧姆阻抗、电荷转移阻抗、界面阻抗。
图片来源:学堂在线《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 欧姆阻抗主要来源于电解液、隔膜、电极片、集流体(电极片表面包裹的金属箔)等。因为电解液具有电子绝缘性,所以电解液的内阻大于电极片和集流体等的电阻,电解液内阻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电荷转移阻抗是指在电极片与电解液界面的电荷传递阻抗。锂离子传递时,在界面转移的阻力越大,电荷转移阻抗越大。通常降低电解液体系粘度、改善电解液与电极片的浸润性,可以有效降低电荷转移阻抗。
界面阻抗,即电极片与电解液界面阻抗,较大程度上受到正负极片界面形成的钝化膜(个人理解:SEI膜)影响。如果电解液与电极片界面副反应较多、成膜较厚。通常会导致界面阻抗增大。
4、电解液的成分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与存储寿命: 一方面,提升电解液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降低在高温下或高电压下与氧化性较强的正极片副反应,可以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循环与存储寿命。 另一方面,在电解液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也可以稳定电解液与电极片界面环境,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图片来源:学堂在线《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
5、电解液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有机溶剂(电解液的组成部分)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给电池安全性带来隐患。课程介绍的解决方案如下: (1)通过电解液可燃性的抑制方式:一般通过开发并加入阻燃添加剂,可以降低有机溶剂的可燃性。 (2)开发安全性更高或不具有可燃性的电解液(质)体系,可消除溶剂可燃性的根源。
图片来源:学堂在线《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
(3)在高温或高压状态下,通过正极材料添加剂,有效稳定材料中高氧化性的过渡金属,减少极片同电解液的副反应,降低热失效的可能性。 (4)过充状态下,可以通过加入氧化还原穿梭添加剂,可有效消耗多余电荷;或通过加入部分聚合添加剂(根据相关论文理解:添加后,在过充状态下,聚合添加剂转化为离子,并在正负极间形成导电桥,降低电势)和产气添加剂,协助电池形成断路(根据论文理解:形成断路是产气添加剂的原理,不是聚合添加剂的原理),阻隔电池电压进一步提高,改善电池过充状态下的安全性。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