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氢溢流提升Ru-WO3-x催化剂在中性pH环境中的HER性能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研 究 背 景

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可以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进行。其中,中性/碱性介质中的析氢反应(HER)过程因需要额外的水解离步骤提供质子且水解离的动力学过程缓慢,导致催化剂表面的氢覆盖度(θH)较低,反应整体动力学过程较酸性HER显著变缓。因此,即使是性能最优异的HER催化剂Pt,在中性/碱性介质中的活性也比酸性条件下低2~3个数量级。

在中性/碱性介质中,常采取将贵金属活性组分(如Pt)与有益于水解离的组分(如过渡金属氢氧化物)进行整合的策略来提升中性/碱性介质的HER性能。尽管这一策略对活性提升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与酸性HER相比,催化剂表面的θH仍显著偏低,导致活性受限。

此外,还存在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等组分导电性不佳,影响反应过程中电子传输,催化剂表面OH*/H*发生竞争吸附等突出问题。因此,亟需发开新的催化剂以提升中性/碱性介质中催化剂表面的θH,实现对HER的高效催化。

文 章 简 介

在碱性和中性pH环境下,贵金属电催化剂(例如Pt、Ru等)发生析氢反应(HER)时存在水分解过程动力学缓慢的突出问题。

在此,我们发现,在中性电解液中,Ru纳米颗粒(Ru NPs)负载的氧缺陷三氧化钨(WO3-x)的析氢活性较商业Ru/C电催化剂提升了24.0倍之多。缺氧的WO3-x被证明具有储存质子的能力,所存储的质子可以在阴极电位下转移到Ru NPs表面,从而显著增加了Ru NPs表面的氢覆盖度,使得Ru表面的决速步从水解离转变为氢重组。

本 文 要 点

要点一:

首先测试了商业Ru/C (5 wt.%)电催化剂在1.0 M PBS中的HER活性。结果如下图a所示,Ru/C催化剂展现出了较差的活性。随后,通过使用微动力学模型拟合极化曲线,发现中性介质中HER的水解离步骤在Ru/C上受限,导致反应过程中Ru表面上的θH较低,抑制了后续的Tafel或Heyrovsky反应(图b)。

进一步地,原位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Ru-H键振动的拉曼频率范围内未观察到相应的拉曼峰(图c),验证了Ru/C在反应过程中表面的θH很低。因此,为了提高Ru/C在中性介质中的HER活性,需要找到提高Ru表面θH的方法。

pbs


图1 (a)负载在CP上的商业Ru/C (5 wt.%)的LSV曲线和相应的Tafel图。扫描速率:2 mV s-1。(b)从微动力学分析获得的θH与电流密度的函数。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基于图中的三个基元反应。(c)在1.0 M PBS中,Ru/C (5 wt.%)在-0.5 V至-0.9 V(vs. Ag/AgCl)的电位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

要点二:

水热法所合成的WO3/CP,通过进一步浸渍和热处理以还原RuCl3同时制备氧空位,最终形成Ru-WO3-x/CP结构。为了验证Ru-WO3-x/CP已被成功制备,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和形貌等表征。XRD和HRTEM揭示了形貌和结构特征:六方金属Ru纳米颗粒均匀负载于具有氧空位的WO3-x纳米棒的表面。EPR和XPS结果证明WO3-x纳米棒中存在氧空位。
 

pbs


图2 (a)Ru-WO3-x/CP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WO3/CP和Ru-WO3-x/CP的PXRD图谱。(c)Ru-WO3-x/CP的HRTEM图像。(d)使用ASBF过滤器过滤处理后的HRTEM图像以及相应结构模型,蓝色球体代表Ru原子,此处图像为(c)图中Ru-WO3-x/CP所标记的Ru NPs区域。(e)WO3和Ru-WO3-x的EPR光谱。(f)Ru-WO3-x/CP的Ru3d5/2和Ru 3p的XPS谱。(g)Ru-WO3-x/CP的W 4f和O 1s的XPS谱。

要点三:

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150 V的电位下,Ru-WO3-x/CP所能达到的电流密度比商业Ru/C (5 wt.%)/CP提高了24.0倍之多。同时,相较于Ru/C (5 wt.%)/CP高达78 mV dec-1的Tafel斜率,Ru-WO3-x/CP的塔菲尔斜率显著降低至41 mV dec-1(图3.7 b),表明HER的RDS从Ru/C上的水离解步转变为Ru-WO3-x上的氢复合步。除了高活性外,Ru-WO3-x/CP在稳定性测试中也表现良好,连续30 h的测试中电压没有明显波动,测试前后的活性没有显著变化。

pbs


图3 (a)不同催化剂的LSV曲线。(b)相应的塔菲尔曲线图。(c) Ru-WO3-x/CP与文献报道的催化剂的性能比较。(d)Ru-WO3-x/CP在20 mA cm-2电流密度下记录的计时电位曲线。插图为稳定性测试前后的LSV曲线。

要点四:

原位拉曼,DFT计算,阻抗测试以及循环伏安测试等结果表明:低过电位下,溶液中插入WO3-x中的质子能溢流到Ru表面,从而增加Ru表面的氢覆盖度,提升中性HER活性。随着电位的进一步增加,WO3-x对水的解离增强,提供了更多的质子,WO3-x表面的质子也会溢流至Ru颗粒表面,从而将Ru表面的决速步从水解离转为氢复合。

进一步地,利用DFT对Ru-WO3-x表面的反应路径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的WO3-x,Ru的负载使得WO3-x体系中的质子从WO3-x溢流至Ru表面更为容易。此外,对反应路径的计算揭示了WO3-x表面的质子转移至Ru表面进行Heyrovsky反应的路径是最为有利的。

pbs


图4 (a)1.0 M PBS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1至-0.7 V(vs. Ag/AgCl)电压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b)1.0 M PBS(D2O为溶剂)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2至-0.7 V(vs. Ag/AgCl)电压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c)用于Ru-H振动拉曼频率计算的DFT模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d)1.0 M PBS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6至-0.2 V(vs. Ag/AgCl)电压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e)从微动力学分析获得的θH与电流密度的函数。(f)在1.0 M PBS中,不同催化剂在HER期间的不同过电位下的Cφ拟合数据。(g)Ru-WO3-x/CP和WO3-x/CP的H+插入和脱出过程的起始电位。(h)WO3-x在1.0 M PBS中的CV曲线。扫描速率:5 mV s-1。(i)Ru-WO3-x在1.0 M PBS中的CV曲线。扫描速率:5 mV s-1。

pbs


图5 (a)Ru-HxWO3-x和HxWO3-x上的氢转移过程自由能变化图。(b)Ru-HxWO3-x和(c)HxWO3-x不同位点上优化后的H*吸附结构。(d)Ru-WO3-x界面的电荷密度差分图。电子聚集和排斥分别用黄色和蓝色表示。(e)各种Ru和WO3-x的功函数。
 

pbs

图6 Ru-WO3-x上的HER反应示意图。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