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技术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

774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9月15日,工信部在回复网友问题的时候称,目前正在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2020年10月,三大运营商都成功获得工信部批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从当时的批复文件来看,eSIM技术仅批准用于可穿戴等非手机领域,而从如今的情况来看,eSIM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将得到推进。

eSIM技术的发展历程

eSIM(embedded-SIM),就是电子化的SIM卡,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有了它,各种电子产品就能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功能和普通SIM卡无异。在形式上是直接嵌入设备内部,实现设备无卡化,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增强。与传统的可插拔式的SIM卡相比,eSIM可大大减少设备的卡片占用空间,体积缩小至传统SIM卡10%。

eSIM技术的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可穿戴设备、平板、PC以及其他终端,如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POS机等,涵盖运动、家庭、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类应用场景。手机也可以使用eSIM,轻松实现双卡双待,而且用户可以同时接入两家甚至三家运营商。

最早是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苹果称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2014年9月,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与电信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展开合作,计划联手推出eSIM卡。苹果与三星两家公司同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生产一种用于消费者设备的标准嵌入式SIM卡。

2017年,在国内,中国联通开始试点eSIM独立号码业务;2018年2月,中国联通独家获得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批复;2018年3月,中国联通开始试点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2019年3月,经工信部批复,中国联通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在推进该业务,2018年6月,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启动。2018年12月,中国电信也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开启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2020年10月,三大运营商都成功获得工信部批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不过,从工信部批复的“一号一终端”和“一号双终端”两种业务来看,仅适用于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可应用于手机,并纳入“一证五号”管理范畴,“一证五号”是指同一有效身份证名下,只能办理同一个运营商五个号码。

上文提到的“一号一终端”指的是,为eSIM设备提供远程新入网写卡服务,用户在线选择一个新的号码,通过远程写卡的方式激活,eSIM设备就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一号双终端”指的是,两个终端使用一个号码,比如,将智能手表和在用的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拨打电话或者接听电话时对外都显示一个号码。

eSIM行业发展迎来拐点

过去几年eSIM业务发展速度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从2018年试点至今,三家运营商eSIM业务合计规模不足百万。原因主要是:其一,政策层面上并没有放开;其二,用户的使用场景较少;其三,运营商一线发展积极性并不高。

不过最近的几个消息,似乎会让eSIM行业发展迎来拐点。一是,近日苹果宣布推出iPhone14系列,在美国市场所售的该系列机型将仅支持eSIM技术,不再搭载物理SIM卡槽。行业人士预计,如果苹果在海外地区可以成功推广eSIM手机,安卓厂商估计会选择跟进。

另外,本次工信部的答复“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对该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将会起到推进作用,估计产业链企业将会开始针对性的做出准备。

不过从短期的情况来看,eSIM在手机端的普及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当然物联网领域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现阶段eSIM的导入主要在消费电子市场,尤其是可穿戴设备。未来五年,eSIM在消费电子中的渗透率会持续增加,同时也将会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物联网模块和联网汽车等众多类别支持eSIM的硬件设备出货量约为3.5亿台,预计到2030年前eSIM设备的出货量将能够达140亿台的规模。

eSIM行业的发展预计将会给产业链带来新一波机会。从产业链看,eSIM上游主要是CA认证机构、eSIM芯片和模组厂商,中游包括eSIM平台供应商、电信运营商、eSIM终端,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三大运营商仍然是物联网eSIM业务开展的核心,而在上游硬件层面,最核心的玩家则是eSIM芯片和模组厂商。

比如,2021年初,紫光国微推出了超级eSIM芯,该芯片全面支持从3G到5G的所有GSMA标准,支持“一号多终端”的新业务形态。

超级eSIM芯封装形式多样化、体积小、运算能力强、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这让运营商围绕eSIM可以拓展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汽车、物流、场区目标定位监测、能源设备管理、智能可穿戴、智慧农业、智能住宅安保或者是自带设备(BYOD)办公管理等方面,开拓出创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子公司中移物联发布此前发布了国内首款eSIM-C417M系列芯片,由中国移动和紫光展锐共同开发,包括C417M-S和C417M-D两款,均支持中国移动及全球运营商的主流LTE频段、支持蓝牙、Wi-Fi、FM和GNSS多模卫星定位等功能,可提供“芯片+eSIM+连接服务”。eSIM+连接服务意味着未来手机用户将逐步脱离实体SIM卡。

中国联通与广和通在2020年就发布了5G+eSIM模组FG150和FM150,采用高通骁龙X55芯片,支持NSA/SA双模,支持5G Sub-6GHz。FG150产品采用LGA封装,同时支持LTE和WCDMA,FM150产品采用M.2封装,同时支持LTE和WCDMA。

小结

整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SIM卡,eSIM具有它的优势,然而经过过去几年的推广,eSIM业务的发展并不明显,目前主要在物联网领域一些消费电子领域进行应用。

然而近段时间,苹果推出仅支持eSIM的iPhone14系列手机,以及近日工信部表态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似乎给eSIM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预计未来eSIM无论是在消费电子领域,还是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领域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这也将给产业链上游芯片及模组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