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D-WAN的定义,业界有不同对标准

通信网络

634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企业IT向云架构的不断推进,以及公有云的崛起和流行,引导着企业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云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公有云安家从而打破企业IT的传统封闭架构,引领企业网络架构走向开放之路。

与此同时,企业的关键应用也逐渐云化,依赖于应用服务商提供的SaaS服务(如Office、生产ERP系统、销售系统等),企业通过互联网从云端访问日常办公所需关键应用的趋势日渐明显。云化不仅仅是异常技术变革,也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但是企业分支的业务想云端迁移,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

SD-WAN 是软件定义广域网 (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Network,SDN) 的重要分支。

对于SD-WAN的定义,不同SD-WAN的厂商会给你不同的答案,我们来了解一下业界的标准定义。

Gartner的定义

Gartner明确定义了SD-WAN的基本特性:

支持混合链路接入:如MPLS、Internet、LTE等。

支持动态调整路径:允许跨WAN连接进行负载分担。

管理和业务发放简单:如支持在分支机构的零配置开局,应该与家庭Wi-Fi一样易于设置。

支持VPN以及其他增值业务服务: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如WOC(WAN Optimization Controller,广域网优化控制器)、防火墙等。

MEF的定义

MEF(Metro Ethernet Forum)在MEF-70中给出了第一个SD-WAN的标准化定义。标准中明确定义了SD-WAN组件、能力,并为每个组件的所有接口定义了框架和API的服务规范。

华为的SD-WAN

华为SD-WAN解决方案,遵循MEF的标准,并满足Gartner对SD-WAN的定义。华为SD-WAN拥有软件、硬件和虚拟计算平台等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组合,丰富的接口类型,基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差异化优势,在WAN Edge基础设施市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18~2020年Gartner发布的WAN Edge基础设施魔力象限报告中始终跃居挑战者象限。

不少企业IT面临的挑战:

传统WAN架构封闭:企业WAN难以实现多云多网互联数字化与全球化使得企业分支站点面临在更广地域、更多样化的运营商接入网络条件下实现快速互联,同时随着未来几年内,企业业务云端部署的形势加剧发展,企业的传统分支、总部和数据中心,还需要更加开放和灵活地连接到Internet、公有云以及SaaS应用。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快捷地实现企业WAN的多网互联,承载企业庞大、复杂的组织和业务互联诉求,成为企业能否成功完成数字化变革的关键。

应用体验难保障:海量应用带宽共享,业务冲突导致体验不佳随着Internet的普及,其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网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Internet成为许多企业除了传统专线之外新的重要选择,但是Internet网络本身并不保障服务质量。此外传统网络对业务不感知,无法获知应用的状态,当遭遇突发流量链路拥塞或质量劣化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关键业务体验无法保障。

业务上线周期长:传统方式难以满足业务灵活部署的诉求传统的专线新业务发放速度慢,从业务申请到开通往往需要长达1~3个月的时间。同时云化趋势下,企业业务更新发展迅速,当前网络难以满足快速上线和业务变更的要求。

网络运维难度大:设备类型多,手工命令行配置低效易错,业务流量不可视,运维效率低下传统模式下,需要专人到现场对设备进行维护,但随着企业分支跨地域分布越来越广泛,设备类型越来越多,设备数量激增,导致维护难度大、成本高。此外随着业务不断增多和业务云化,WAN网络中分支到分支、公有云、私有云的流向更加复杂。传统的网络运维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

该如何解决以上现实问题?

华为SD-WAN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网络当前面临的WAN封闭架构、业务体验难保障、业务部署慢和运维困难的问题,华为SD-WAN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分支与分支、分支与数据中心之间提供全场景随需互联,并通过应用级智能选路与智能加速、智能运维,构建更好的业务体验,重塑企业WAN互联全流程的业务体验。

华为SD-WAN解决方案架构如图 1华为SD-WAN解决方案架构图所示。

图1 华为SD-WAN解决方案架构图

软件定义网络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