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知识点:一种简单超时机制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IC设计知识点:一种简单超时机制  

 

1、超时判断机制

 

在设计中,为了增加异常处理能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常常需要进行超时判断。

 

如下图,当master发起mem读请求后,收到读返回数据时,进行超时判断,如果超时,则数据丢弃,如果没有超时,则数据正常接收。

 

2、一种简单的超时机制

 

如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发送者向接收者发送数据,通常需要接收者通知发送者自身是否可以接收数据

 

采用一个公共的32bit clk_cnt作为时间基准,根据不同的超时精度,采用32bit中的连续2bit,1GHz时钟,每个周期1n,例如采用clk_cnt[20:19],可以记录2^21ns级别的精度,即2ms级别的时间精度。

 

本文中master能够发起256个outstanding请求,req_id[7:0]从0到255,且工作时钟clk为1Ghz,发起的mem读请求,且在1us后都没有收到数据,则认为超时。

 

步骤1:master发起mem_rd请求时,以req_id作为地址,将clk_cnt[20:19]作为data,写入256x2 1r1w_ram中。

 

步骤2:当master收到读返回数据时,以req_id作为地址从ram中读取data,记作clk_cnt_record

 

步骤3:提取当前时刻clk_cnt[20:19],记录为clk_cnt_now,如果clk_cnt_now-clk_cnt_record 的绝对值大于1,则表示超时。

 

案例:

clk_cnt_record 为 10,clk_cnt_now为00,则表示超时。

clk_cnt_record 为 10,clk_cnt_now为11,则认为不超时。

 

机制

 

3、特点说明

 

优点:此类设计比较简单,所需的逻辑资源较少,并且可以调节超时时间精度。

 

缺点:

 

1.如果超时时间过长,已经从clk_cnt_record翻转了一圈再返回时,则无法判断是否为超时。即clk_cnt_record(10)-->11-->00-->01-->10-->11(clk_cnt_now),实际已超时,但是判断为没有超时。

 

2.没有读返回数据时,无法判断是否超时。

 

verilog语法:几种可综合的for循环语句机制

 

1、采用int实现不同信号赋值的循环

 

在同一个.v文件中,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想例化不同的ram,如果不使用宏定义,那么该怎么实现呢?

 

直接采用for(int*)类型格式,可以在一个else分支中使用,不需要使用generate,使用更加灵活,使用范围更广。

 

input [1024-1:0]  func_mode_in;reg   [512-1:0]    func_id_vld;  always@(posedge  clk)    if(~rst_n) begin       func_id_vld <= 512'b0 ;    end else begin        for(int i=0; i<512;i=i+1) begin : func_id_vld_gen            func_id_vld[i] <= (func_mode_in[2*i+:2]==2'b01) ;        end    end

 

2、采用int实现同一个信号赋值的循环

 

下图所示,采用for(int*)类型格式实现了一个16mux1的循环赋值语句,实现不同条件一下,对debug_test_16mux1的赋值操作,即16mux1的逻辑。

 

input [128*16-1:0]  debug_test_in;input [4-1:0]       cfg_16mux1_mode;reg   [128-1:0]     debug_test_16mux1;  always@(*) begin    debug_test_16mux1 = 128'd0;      for(int i=0; i<16;i=i+1) begin : debug_test_16mux1_gen        if(cfg_16mux1_mode ==i) begin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28*i+:128] ;            break ;        end    endend

 

如上for循环语句实现了如下的case语句效果

 

always@(*) begin  case(cfg_16mux1_mode)  0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27  :0    ];  1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255  :128  ];  2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383  :256  ];  3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511  :384  ];  4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639  :512  ];  5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767  :640  ];  6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895  :768  ];  7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023 :896  ];  8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151 :1024 ];  9 :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279 :1152 ];  10: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407 :1280 ];  11: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535 :1408 ];  12: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663 :1536 ];  13: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791 :1664 ];  14: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919 :1792 ];  15: 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 ;  endcase  end

 

NOTE:在for(int*)语句中,debug_test_16mux1  = debug_test_in[128*i+127:128*i] ; 会报语法错误,语法错误,只识别debug_test_in[128*i+:128]而无法识别debug_test_in[128*i+127:128*i] ,否则VCS会报语法错误。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