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等航天器制造 正从“制造”迈向“智造”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29厂电装中心,一个个或长或方的智能机柜摆成U形,由转角机和接驳台连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一个个印制板扫码上线,经过环环相扣多道工序后,有序排队进入包装箱。

这是该厂去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印制板智能制造生产单元。据电装中心副主任王宁宁介绍,该生产线的运行使印制板生产效率提升了5~10倍。

近年来,529厂按照“论证成熟一个试点一个、试点成熟一个示范一个、示范成熟一个扩展一个”的原则推进智能化改造,把单点自动化设备连成线,在手工程度高的生产环节引入智能化设备,从点到线,由线至面,逐步推动工厂由“制造厂”向“智造厂”转型。      

从点到线,让生产“跑起来”

在529厂精密制造中心厂房一隅,一台约3米高的机器人正在5台智能机床间“排兵布阵”。凭借着三个关节和地面导轨赋予的7个自由度,它缓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灵巧地抓取出机床加工好的零件,再把中转台上的原料放进机床……         这是该厂新建成的封头结构自动化生产单元,2台粗车机床、2台精车机床和1台四轴铣床排成U型生产线,承担了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共11道工序,而七轴机器人则负责各工序的衔接和原料、产品转运工作。

  两三米宽的走道另一侧,则是传统加工的情景——各个机床自成一体,每个机床前守着一名工人,时不时完成换料、换刀具等繁琐工作。   据了解,封头结构自动化生产单元建成后,人员由每班5人减为1人,产能由每天6件增加到22件,单套成本降低55%。  

近年来,市场订单成倍增长,仅仅增加人员、加班,已然不能破解难题,让设备连成线、让生产“跑”起来迫在眉睫。为此,529厂建立10个专业组,围绕十大制造能力提升规划了81个制造单元,并形成了各单元智能化改造的清单。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该厂把制造单元分为五个等级,五级是智能化改造最紧迫的单元。  

印制板智能制造生产单元就是该厂建立的第一个智能化生产线。曾经,每一道工序都有独立检验,一件产品在加工中要拿去检测六七次,工人常常干一天活就要花半天时间填写数据。如今独立的设备连成一条生产线后,生产过程自动拍照上传,产品一次检测合格,扫描二维码所有数据清晰可见,极大地压缩了生产周期,释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紧接着,五轴机床柔性生产单元、封头结构自动化生产单元接续上线。 目前,529厂已有8个智能化生产单元逐步走向成熟,产能成倍提高。   “由于航天产品的特殊性,智能生产单元必须是柔性的。”精密制造中心副主任刘汉良介绍,同类产品只需要根据尺寸不同,更换卡槽、卡盘和夹具、道具等工装即可生产。

  在“流程驱动、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三方驱动下,529厂还打造了新一代智能制造信息系统,实现全部专业、全部新投产型号产品生产过程的数据贯通。原先一个车间主任要往返于各个部门,如今通过智能制造信息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全方位掌握各路信息。      

机器代人,让产能提起来

卫星等宇航产品研制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尤其是复合材料加工,大都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类产品如何智能化转型呢?529厂的回答是局部“机器代人”。  

走进529厂复材产品制造中心,厂房高大敞亮,“事业凝聚力量,精工制造完美”的条幅挂在正中的墙上。厂房的一角摆放着新成员——二次表面反射镜自动贴片系统。   “要是3个月前来的话,这里还是大家热火朝天加班加点的景象。”529厂复合材料产品制造中心主任王建宇指着一个生产工位说。   二次表面反射镜主要贴在航天器太阳基板上,一颗中型卫星需要约8000片。每一片反射镜表面不可污染,不能有划痕,片间间距要求在0.2毫米以下,一个熟练的工人一个小时也只能贴100片。这种镜片只有约75微米厚,稍不留神就会破碎,二次清理碎片难度非常大。如今有了自动贴片的智能化系统,最大产能可达1小时1000片,碎片率也下降到了0%。  

在隔壁厂房的航天器蜂窝夹层结构智能生产单元,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新采用的激光投影辅助装配系统进行调试。一颗卫星的蜂窝夹层里有着成百上千的埋件,什么产品埋在什么地方,曾经工作人员要对照图纸一个一个地找。如今工作人员只要把三维设计模型录入电脑,通过一个类似路灯的激光投影设备把模型映射到结构板上,预埋件位置清晰可见。虽然目前该系统还在磨合中,产能却已从月产140块结构板提升到了月产300块。

宇航产品没有标准化的智能制造系统,科研人员必须“另辟蹊径”。智造转型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就像是一场长跑,要经历无数次的磨合与迭代。在529厂,揭榜挂帅、创新提案评选、智能生产能力发布会等激励手段层出不穷,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一股热风。    

    “如果说生产线是一条高速公路,那首先要有能上高速公路的车。”该厂生产制造部副部长刘金山说,智能化改造的前提是批产化。为此,529厂不断推动批产化工作,仅某卫星平台就实现了80%的产品组批生产。该厂把智能化改造重点进一步向宇航领域转移,与总体设计部门联动,提出更多适合智能化生产的产品组批生产设计方案,从工艺端促进宇航型号产品化工作的深入实施。   后续,该厂将不断深化理论实践,坚定不移推进 “制造厂”向“智造厂”转型,实现“三高”全面发展,为助力集团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贡献力量。

特别鸣谢 《中国航天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   文/贺喜梅 戴敬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