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大扩产计划有望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发展

制造/封装

513人已加入

描述

在芯片流程中芯国际负责的是其中的制造环节,即将芯片设计公司的图纸真正在产线中使用各类芯片制造设备制造出来。

9月24日,中芯国际天津西青12英寸芯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芯国际天津西青12英寸芯片项目计划投资75亿美元,规划建设月产能为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可提供0.18微米—28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

中芯国际的大扩产计划,有望大力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的发展。

加上政策的倾斜发力,此前《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已明确,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作为中国大陆芯片代工领头羊,中芯国际将在中国自主造芯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建项目不仅将提升中国成熟工艺芯片的产能,也将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有相关数据显示,10万片月产能的成熟工艺晶圆厂,设备采购额高达70亿美元(约450亿元)。有一个数据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就知道中芯国际的大扩产计划要拉动多少的投资,华西证券研报显示,在晶圆制造设备开支占比上,刻蚀设备占比约22.1%、CVD设备16.4%,合计64.9%;CMP设备3.5%,离子注入设备3%,溅射设备4.8%,热处理设备2.7%,清洗设备7%,前道检测设备10.5%。

如此大的投资额,如此大的国产替代对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而且近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也在一些成熟制程工艺的前道制造设备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上海微电子光刻机产品有SSX600和SSB500两个系列,其中SSX600系列主要应用于IC前道光刻工艺,可满足IC前道制造90nm、110nm、280nm关键层和非关键层的光刻工艺需求;SSB500系列光刻机主要应用于IC后道先进封装工艺。

中微公司在逻辑芯片制造环节开发的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内外知名客户65nm到5nm制程的芯片生产线上。同时,中微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已开发出5nm及更先进刻蚀设备用于若干关键步骤的加工,并已获得行业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在3DNAND芯片制造环节,中微公司的CCP刻蚀设备可应用于64层、128层及更高层数NAND的量产,并且正在开发新一代能够涵盖200层以上极高深宽比的刻蚀设备和工艺。

    在薄膜沉积设备上,国内代表厂商主要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和拓荆科技。北方华创主要研发PVD、LPCVD和APCVD设备,中微公司主要研发MOCVD设备,拓荆科技主要研发PECVD以及SACVD设备,三者无直接竞争关系。各公司专注于不同细分领域,共同发展弥补国内企业在相关行业的短板。

   

28nm



    除了光刻、薄膜沉积以及刻蚀三大核心工艺外,中国厂商在其他前道设备,比如涂胶显影设备、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以及扩散设备等,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沉淀。

     晶圆厂扩产利好国产设备发展

中美贸易战、芯片、制裁、已经成为国民都关注的话题,我国自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芯片已经是全球关注的重点。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全球多个经济体陆续推出本土芯片扶持计划,芯片制造本土化趋势明显,将进一步提升设备采购需求。

    当前,正处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一方面在各国加大政策补贴背景下,产能扩张持续加码,扩产潮下设备企业受益显著;另一方面在施加外部限制背景下,供应链安全得到重点关注,本土设备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更多承接本土需求,持续获得份额提升。

    目前,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8吋晶圆厂和三座12吋晶圆厂;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各有一座12吋晶圆厂在建中。而中芯国际扩大成熟产能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中芯国际的良品率超预期,可以稳定的大规模量产。实际上,中芯国际从2020年以来新投建的几座工厂,都集中在28/45/65nm,已具备完全量产28纳米芯片的能力。

    同时,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扩产28nm等成熟制程计划,将为具有成熟产品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以及半导体材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且将进一步助力其更先进工艺设备和材料的研发。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数据,近几年半导体设备整体的国产化率已经从2018年的10.34%高速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24.38%。

    整体来看,今年全球下游终端需求暂无强劲增长动力,但随着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晶圆厂不断逆势扩大产能,未来国产设备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攀升,也将进一步推动工艺技术持续升级,产能及产品种类不断扩大,也将使得上游设备和零部件持续受益。

 我们可以看到中芯国际晶圆厂扩产,近八成资本开支将用到购买设备上,这将给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带来新的增量市场,已经具有成熟产品的上市公司将迎来强劲增长机遇。依托我国所拥有全球最广泛的电子制造、终端品牌和市场需求优势,且从供应链安全考量,国产设备、零部件的研发、验证有望加速。

  未来的半导体产业凭借着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举国体制优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有望取得全面突破,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和封测等环节自主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