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时代,燃油车突破的方向是什么?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载体,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根据中研网的统计数据,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可达到近5900亿元,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
 
虽然汽车三化(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有一个相对融合的趋势,不过对于全球各国而言,这其中包括中国,禁售燃油车都还有一个过渡期。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官网呼吁,希望全球所有国家在2035年前全部完成燃油车禁售。
 
那么在此期间,传统燃油车该如何迎合智能网联的大趋势呢?我们以Valtech Mobility 这家公司为引进行一下展开说明。
 
Valtech成立于1993年,目前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8个办公地,同时拥有5000多个员工。该公司长期从事汽车车联网方面的业务。Valtech自2009年开始和大众展开深度合作,帮助大众实现汽车三化方面的研究。比如,Valtech与奥迪、亚马逊、e.solutions和Elektrobit合作,确保了Audible、Kindle、Amazon Music & Co的无缝集成,用户在奥迪e-tron上可以根据需要选装亚马逊语音服务Alexa。
 
不过,奥迪e-tron终究还是电动汽车。在燃油车方面,Valtech提供独立的燃油车车联网平台,提供信息娱乐和 V2X 的服务。好了,其中两个大方向出来了。
 
实际上,Valtech提供的信息娱乐功能,并不太严格要求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因而,我们看到在传统燃油车上,也有车子搭载鸿蒙OS系统智能座舱,比如北汽魔方。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娱乐还是智能座舱,都可以在传统燃油车上实现。根据亿欧智库的《2021中国汽车座舱智能化发展市场需求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车型,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达到50.6%,中控彩屏的渗透率高达97.9%。这一比例是远高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新能源车零售298.9万辆,渗透率为14.8%。
 
V2X是自动驾驶重要的底层技术,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未来方向之一,能够显著提高车路协同能力。V2X包括丰富的内容,V2V代表车与车交流;V2I代表车与信号灯交流;V2P代表车与行人交流等。随着自动驾驶发展的深入,V2X的“X”也会衍生出更多的内容,代表着无限可能。Valtech自2016年开始帮助客户开发出了一套叫Car-to-X的服务——Traffic Light系统,提高车在交通信号灯路口通行的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国内无锡实现落地,后续将逐渐向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铺开。
 
除了Valtech的Traffic Light系统,市场上也有实车案例。长安福特EVOS通过搭载BlueCruise可支持L2+辅助功能,包括主动安全变道、智能车速辅助、智能车道避让等安全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长安福特EVOS基于蜂窝车联网技术(C-V2X)实现的车路协同系统,比很多电动汽车走的更靠前。
 
针对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现状,既有新能源汽车也有传统的燃油车,Valtech还推出了混合架构车联网平台,帮助燃油车和混动汽车定义自己的车联网应用。
 
当然,无论是信息娱乐,还是V2X。这些技术都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发展,那么OTA对于传统燃油车也是必要的。因此,无论是我们提到的Valtech系统还是华为的鸿蒙OS系统智能座舱,以及长安福特EVOS通过搭载的BlueCruise系统,全部具备OTA功能。
 
对于燃油车而言,我们以通用举例,该公司前段时间在上海的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部宣布正式推出全新一代电子架构,实现了在燃油车型上的整车OTA升级,包括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控制模块、车载通信系统、娱乐系统等。此外,吉利也在推动燃油车OTA升级,早在2020年该公司就推出了首次燃油车OTA更新,也就是吉利星瑞推出的FOTA gos 01 1.0版本。目前吉利星瑞从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ADAS 域、车联网域、信息娱乐域六大板块对整车进行OTA升级更新,让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通过OTA持续功能升级优化。
 
不过,燃油车整车OTA也给燃油车电子电气架构带来了改变,从传统的分布式ECU,逐渐开始启用域控制器。传统燃油车针对车辆发动机、变速箱、安全气囊等各底层执行零部件广泛使用ECU。根据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研究部数据,普通传统燃油汽车的ECU数量平均为70个左右,而主打智能化的燃油车可能会使用数百个ECU。这种杂散的系统很难做到统一管理,OTA升级就更难落实到整车了,为了实现整车OTA功能,大量ECU开始融合,变成了域控制器,不仅精简了燃油车的电子电子架构,减少了线束重量和复杂度,也为智能网联的的实现,和OTA升级带来了便利。
 
因此,在传统燃油车走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期,燃油车并未原地踏步,依然有不落后的智能网联性能,并通过OTA持续保持性能的领先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