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辅助驾驶功能都有哪些

汽车电子

2356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早些年,似乎只有豪华车才配置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如今十几万甚至几万元的汽车,也会配置辅助驾驶。汽车上配备辅助驾驶功能已经越来越普遍。

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一般通过ADAS的三大系统实现,分别是环境感知系统、计算分析系统和执行控制系统。基本流程是,环境感知系统,通过车身搭载的各类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计算分析系统,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高精地图数据、云端数据等信息利用算法进行计算;执行控制系统,将运算结果经由汽车部件,如变速器、转向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制动和驱动系统执行,实现汽车的驱动、制动或转向功能。

那么,常见的辅助驾驶功能都有哪些呢?最近,零跑汽车上市了一款新产品——零跑C01,搭载零跑自研的Leapmotor Pilot 3.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据介绍,零跑C01全系标配28个高精度感知硬件,标配23项智能驾驶功能。

这里就以零跑C01为例,来看看智能驾驶汽车配备的辅助驾驶功能。零跑C01全车配备12枚超声波雷达,5枚毫米波雷达,4枚环视摄像头,4枚盲区摄像头,采用双目ADAS(2枚摄像头)方案,车内还配有一枚人脸识别摄像头。

全系标配的23项辅助驾驶功能,主要包括:HWA高速辅助驾驶、ACC全速自适应巡航、TJA交通拥堵辅助、ALC自动变道辅助、SDIS窄道辅助系统、AEB自动紧急制动、AR导航、APA自动泊车系统、远程泊车、盲区视野监测、窄道辅助、开门预警、车道保持、后方来车预警、弯道巡航等,都是常用的驾驶辅助功能。

这些功能基本上涵盖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的驾驶场景,多数智能驾驶车型都会配备。比如ACC全速自适应巡航,它是在定速巡航装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区别在于定速巡航只能限定速度,方向盘和刹车还需要驾驶员控制,而ACC能够较好的帮助驾驶员协调方向盘和刹车。定速巡航算是L1级别的自动驾驶,ACC可以算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

ACC主要有两个参数,车速和距离。如果前面没车,那么可以使用驾驶员设定的期望车速来行车,这与定速巡航功能相当,如果配合车道保持LKA系统,可以做到沿当前车道一直行驶。

如果前车很慢而导致本车不可能用期望车速来行驶,那么ACC可以使得两车保持驾驶员设定的期望车距。在需要时,车辆会自动刹车或变速,以保持设置的车速或距离。在某些行驶状况下,还会要求驾驶员主动进行制动,这个警报信息会以声音和视觉方式显示出来。

再比如TJA交通拥堵辅助功能,类似于ACC和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的组合与叠加,属于自动驾驶技术中的L2级别。不过TJA功能在堵车时,通过自动控制车辆的启停和加减速,以及微调行驶方向,实现车辆自动保持在本车道剧中跟车,或巡航行驶的功能。

同时,TJA交通拥堵辅助系统在堵车的时候,走走停停,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TJA交通拥堵辅助系统,可以让驾驶员适当放松注意力,由车辆自主跟车。

ALC自动变道辅助,基于车道居中辅助(LCC),在高速行驶时,支持60km/h以上拨转向灯,自动辅助变道。还有APA自动泊车系统、远程泊车,可以无需驾驶者介入,自动泊车进车位。另外据介绍,零跑C01的用户可以额外订阅匹配高精地图的NAP智能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根据导航自主进出匝道、自主超车、自动限速调节、最优车道规划等。

目前智能驾驶功能基本还处在L2级,也就是说只能作为驾驶员的辅助功能,不能在完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当然,各家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硬件配置和功能的实现上也会有差异。零跑C01就没有搭配激光雷达,而有些车型会搭配1到2颗。

比如蔚来ET7,搭配1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以及14颗摄像头,配备四颗NVIDIA的Orin芯片。ET7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配备ACC自适应巡航功能、自动泊车功能、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碰撞预警、车道偏离辅助等功能。

再比如,最近新上市的小鹏G9,其X版车采用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总算力508 TOPS。配备31个感知元器件,包括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小鹏G9的X版车搭载小鹏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

与多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依赖高精地图不同,小鹏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重感知,不依赖高精地图。该辅助驾驶将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园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等各种日常行驶场景的全覆盖,并打通高速收费站、停车场闸机等连接点。

也就是说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可以在更加复杂的城市场景中得到使用,这是今年以来不少品牌正在推进的方向。过去,不少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多还是在高速场景中使用。

整体而言,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会配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同时,各家厂商还在不断寻求升级,相信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程度也将会逐渐提升。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