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之星】从自学FPGA到权威翻译的这五年——特权同学

描述

从自学FPGA到权威翻译的这五年——特权同学

社区之星


摘要:每个人的一生中在不同阶段都有着那记忆深刻的五年或者十年,特权同学首次分享自己从自学FPGA到权威翻译的这五年经历。永远忠于年轻时的梦想是他的座右铭,特权同学也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1、电子发烧友智能工业发展迅猛,嵌入式系统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主控芯片商必将战况火热。就MCU、DSP以及FPGA而言,谁的发展前景更好?FPGA会取代MCU与DSP吗?
特权同学:如今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中,MCU、DSP、FPGA可谓三足鼎力,它们三者之间各有所长。MCU通常有丰富的外设接口,精于控制;DSP有优化的超强运算能力,专于运算处理;而FPGA则极其灵活,加之具备硬件独有的并行架构,使其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如鱼得水。而FPGA目前虽然还受制于较高的学习门槛以及器件本身昂贵的价格,应用的普及率上来看和MCU、DSP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非常多的应用场合,产品设计上还是要别无选择的使用它。但是这并不说明FPGA就能够取代MCU与DSP,个人认为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长尾”需求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定制化需求,基于此,各有所长的MCU、DSP、FPGA三者应该会长期并肩而战。

2、电子发烧友:从事FPGA开发工作有些什么要求呢?初级工程师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特权同学:FPGA和其他技术本质上是一样的。基础技能,如一些基本的硬件常识、C语言的功底虽然要有或说最好有,但是我认为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些软技能,如学习能力、态度、做事方法等。
所谓初级工程师,我认为就FPGA开发而言,是能够基本的熟悉FPGA的流程,明白各个操作步骤的意义。当然了,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简单的逻辑设计功能,至少通常是在CPLD上就能够完成的这类功能就足够了。

3、电子发烧友您认为从“Junior”工程师成长为“Senior”工程师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呢?
特权同学:从我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FPGA工程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于FPGA的初学者来说,要学会HDL语言,能够使用EDA工具完成综合,能够在开发板上下载并跑通例程,这可以说是完成了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熟练”
第二阶段:
接下来,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和调试能力,属于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精通”
第三阶段:
再接下来的阶段属于从业阶段,是最长也是最难的。即,如何在工作中通过项目做好一款乃至数款产品。以FPGA产品开发作为自己的职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专业”

4、电子发烧友:自从业以来,遇到最大的困难与挑战是什么?能否给我们分享些您的经验以及心路历程?
特权同学:“最大的挑战是每天都可能面对挑战”。其实我想说的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可能跟上技术的发展,这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最大挑战。一旦我们停止不前,就意味着“逆水行舟”。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再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刚入行的工程师们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方法,多去总结和积累,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越过越有“滋味”。

5、电子发烧友:关注到您最近参与翻译的《FPGA快速系统原型设计权威指南》书籍已经面世了,能分享下您当时翻译这本书的经历嘛?
特权同学:最初接触这本书是因为riple(杨碧波)在其博客上的大力推荐,追溯起来那已经是2009年的事情了,随后我也专门拜读了这本书,读完此书,受益良多,我恨不得立即分享给国内广大的FPGA爱好者和工程师们。从2008年我在中科院计算所图书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到今天中文版的基本完成,5年时间过去了。5年时间,这本书从英文到合法中文化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坎坷;可以说,我们一度失去了翻译这本书的动力,在这几年了,我们先后被几家出版社拒绝,直到2012年,我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张国强无意中再次提到此书,这件事才有了转机。数月之后,经过张国强的努力,排除各种艰难险阻,终于争取到这本书的翻译“许可证”。5年的时间,也是我从“Junior”工程师成长为“Senior”工程师的过程;5年的时间,足以使一本科技类书籍被飞速发展的新科技淘汰,然而,这本书是个例外。这本书随着我这5年的奋斗与成长,使我受益匪浅,我越发的意识到FPGA工程开发的复杂性。

6、电子发烧友:您本人比较偏好或擅长哪方面的产品设计?分享一下你最得意的产品吧!在设计研发过程中,你是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特权同学:实话说,虽然工作五六年了,但是我还在学习做好产品的过程中。过去虽然有过让人兴奋和喜悦的作品,但是今天回头看,都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
困难肯定是有,而且有些可能常常让我们“吃不好睡不香”。自己解决不了的,一定要寻求帮助,如果是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芯片供应商、找做过相关设计的同行朋友帮助。他们可能不会直接给你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很可能给你一些线索帮助你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面对困难,不好单干或者说是硬扛着,学会用集体的力量去征服它。

7、电子发烧友: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粗心犯错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特权同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电子工程师甚至可能常常是“做得越多,错的越多”。不过并不要在意这个,我觉得只要是“错过的,不要再错”就没有关系。当然了,话说回来,要避免出错,必须认真,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大多数的错误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大意犯下的低级失误照成。对于这种低级失误,我认为在做事时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来review和check,哪怕有时候这类办法也非常low level。但是我相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都是好猫”,不要怕方法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画原理图的时候,很多工具都很智能,利用DRC都能够检查到一些简单的错误,但是我还是保持着每次画完图,最后一道工序一定要打印一份图纸和一份连接网表核对一遍的习惯,并不是我不相信工具,而是这种土办法不仅可以人工确认连接的有效性,而且也能够让自己重新review一次图纸各个信号是否按照我的意图连接了(这个是工具检查不了的)。这种review方式,常常帮助我找到一些设计失误。

8、电子发烧友:在您生命中曾经有哪些人对你造成过影响? 给你的启示又是什么呢?
特权同学:我是个基督徒,我想说的是我的信仰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人格、品性的塑造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如果一定要说什么人对我产生多大的影响,那肯定是我的父母。他们也都是基督徒,自我打小懂事起,他们就会带我去唱诗、读经,然后我们的家会常常非常open的接待各种各样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所以,今天在互联网上大家看到的特权同学,会非常无私的分享各种设计经验,各种FPGA工程源码。


9、电子发烧友:最后,对新入行的朋友提供些建议,并推荐几本对掌握FPGA有帮助的好书吧。
特权同学: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好书不多,实话实说。初学者,两本书足够,一本是语法书,一本是带手把手软件工具使用操作的实验书。二者结合,拿一块FPGA或CPLD开发板,基本上可以自己鼓捣了,这就是最实在有效的FPGA入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始学习不断的去翻看FPGA厂商在他们官方网站上提供的各种丰富的handbook、application note等资料。

原文地址:https://bbs.elecfans.com/jishu_445820_1_1.html

往期回顾:
第十期:社区之星——资深研发主管的蜕变与独白
第九期:社区之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宋雪松
第八期:社区之星——持之以恒:刘卓
第七期:社区之星——天道酬勤:阿东
第六期:社区之星——“剩”者为王:朱兆祺
第五期:社区之星——电源技术牛人版主:刘佳文
第四期:社区之星——嵌入式社区达人:王巧玉
第三期:社区之星——ARM技术智多星达人:程志
第二期:社区之星——单片机达人:吴鉴鹰
第一期:社区之星——DSP牛人miachael_xin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