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算天、算地、算人”把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描述

  超级计算机“算天、算地、算人”把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超级计算机也就是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发达国家争抢的重要“制高点”。在这里举一个例子——神威·太湖之光。

  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完成;2016年,它就斩获了多项国际级大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速度”。

  “1分钟的计算能力,大约是全球70多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用相关专家的话来说,随着“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申威26010”处理器等标志性成果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超级计算机平台无“芯”可用的局面,奠定了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平台技术基础。

  利用超级计算机每秒10亿亿次的超强计算力,研发出的有关气候模拟、地震模拟、工业仿真、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系列国产应用软件,助力我国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国产超级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可以解决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作为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承担着普通计算机难以完成的计算任务,能够“算天、算地、算人”。我国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发展迅猛。

  比如天津超算中心、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天津超算中心的超级算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 “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已实现一秒钟内百亿亿次的运算,其工作1小时相当于全球70多亿人上万年的计算工作量,被称为“最强大脑”。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京津冀。”

  天津超算中心基于自身优势构建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目前正在为数千家重点科研单位、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助力取得超过4000项创新成果,已经累计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150亿元,应用涉及生物医药、基因技术、航空航天、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等诸多领域。随着国内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性能计算、安全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需求增加,这也助推了天津超算中心产业化步伐加快。

  天津超算中心目前服务的客户超过8000家,大到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制造、深海石油勘探,小到物品外包装的抗压设计,都有天津超算中心的身影。

  天津超算中心在天津建立并投入运行十多年来,发挥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高端服务平台作用,在京津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逐步形成了引导和辐射作用,成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SSC)成立于2000年12月,由上海市政府投资建设,座落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是国内第一个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拥有“魔方II”、“魔方III”等超级计算机,总运算能力超过3.7PFlops/s,同时配备丰富的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致力于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提供高端计算服务。

  综合整理自 北京日报 科技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