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大钱、盈利难,自动驾驶迎来寒冬?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自动驾驶公司市值变化引起了业者的广泛关注,产业遇冷的特征明显。
 
这种急流直下的势头也拖累了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目前该公司已经再次下调了IPO估值,现在的目标是低于200亿美元。而最开始Mobileye的估值曾一度高达500亿美元。
 
自动驾驶估值走低的原因
 
此前有数据指出,上市企业Aurora Innovation已经从140亿美元市值摔落到零头——26.11亿美元。在此过程中,该公司还曾收购过Uber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据悉这笔交易的价值在40亿美元。并且基于自动卡车业务,该公司和FedEx、Paccar、Schneider、Werner和Xpress等多家平台公司有合作关系,还布局未来前景巨大的Robotaxi。但都于事无补,如今股价下跌只剩一个零头。
 
和Aurora Innovation一样,Mobileye也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定位和智慧出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宝马、奥迪、大众、日产、本田等国际领先客户,并且曾经还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方案商。然而,Mobileye依然难逃自动驾驶估值走低的“霉运”。
 
分析如今自动驾驶估值走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股IPO当前压力大。尤其是科技公司,大都被认为此前估值虚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自动驾驶公司。
 
第二个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高、盈利难。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应用,自然也带有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些特征,其中研发投入高就是一个方面。当前,几乎所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底层技术都是机器学习,随着场景的复杂度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用到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算法复杂度和体量上指数级增长,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比如算法研发、测试车辆购买等。
 
这些因素导致研发自动驾驶非常烧钱。从通用汽车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能够看出,该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Cruise第二季度业务亏损达到5亿美元,上半年累计亏损达9亿美元。成立至今,Cruise已经连续亏损超过了50亿美元。而Mobileye实际上也是一样,自2019年至今,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而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一直保持着40%左右的研发投入占比。
 
大规模投入导致这些自动驾驶公司难盈利,不过盈利难还有一个很客观的因素是,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不具备通用性。针对不同的场景,有很强的定制属性,比如矿区、园区、低速外卖车等。这些场景在训练数据方面有很明显的不同,因此需要定制化,这就导致已经上市的公司和准备上市的公司,面对初创企业实际上没有太多优势,后者很容易通过研究一个代表性领域就获得订单。
 
第三个原因是法制法规等配套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动驾驶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颠覆性的技术,对现有交通体系有着巨大的冲击。在我国,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实际上是“不合法”的。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伊彤此前指出,目前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统领的现有法律框架是基于机动车和人类驾驶人为基础的,仅允许有资格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路,自动驾驶系统并不具有驾驶机动车的合法地位,无法满足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这些现实性的因素让自动驾驶的美好愿景看起来过于遥远,投资者往往对此摇摆不定。
 
自动驾驶方向是正确的
 
上述内容能够看出,自动驾驶的未来道阻且长,而资本逐利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耐心,但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又过分依赖资本的输血。这也是为什么Aurora Innovation创始人说,该公司急需要找到盈利的办法,亦或者出售给苹果、微软这些科技巨头。
 
从产业预期来看,自动驾驶无疑是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且市场潜力巨大。IHS汽车部门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拥有近54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市场规模方面,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不过,IHS也直言,L5级自动驾驶的发展会相对较慢。
 
在漫长的愿景实现路途中,自动驾驶公司有两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以选择。其一是挖掘更多的创新型应用,比如物流配送小车、园区接驳车和无人环卫车等。这些应用场景较为封闭,容易部署和实施,挑战在于和时间、同行赛跑。正如开头所谈,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并不具备通用性,那么谁研发速度快,谁将占领更多的细分创新型市场。
 
其二是对现有交通运输行业进行颠覆,这是自动驾驶最核心的内容,不过很明显目前产业界在进入高阶自动驾驶领域时遇到了阻碍,产业发展速度骤降。和L2级及以下级别自动驾驶的快速渗透不同,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全面铺开时间线会拉长,而时间往往是初创企业的最大敌人。在此过程中,就理想的方式是和车厂深度绑定,或者被车厂收购。
 
很明显,第二条可持续发展路线拥有窗口期,目前车厂自研自动驾驶趋势明显,如若不能快速找到“归宿”,自动驾驶方案商将很难在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因此,这是一次有指向性的产业寒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