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封装
半导体产业景气下行的“寒意”最终还是不可避免传导到了供应链最上游:11月1日,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在两度宣布下调明年资本支出之际,还传出遭到3nm制程大客户临时取消订单。
3nm客户砍单台积电,台积电随即也大砍其供应商订单,涵盖晶圆代工生产的再生晶圆、关键耗材、设备等领域。其中有台积电供应商遭砍单幅度最高达50%。由于这些供应商规模在产业内相对较小,台积电又是主要客户,因而台积电此番砍单,引发了一场产业风暴。相关话题“台积电被曝大砍供应链订单#”也出圈冲上了微博热搜,众多网友争相热议。
台积电供应商遭砍单
早在2022年7月,电子终端供应链就传来“手机厂商大砍单/暂停订单”的消息。最早是有供应链爆料称陆续收到安卓手机龙头三星通知,原定暂停订货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部分品项年底前都不会再进货,随后联发科、大立光、双鸿、神盾等三星供应链拉警报。
9月,苹果发布新款手机iPhone 14系列,在该系列机型的助力下,苹果当月成为中国市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手机厂商,出货量同比增幅接近30%,当月包括vivo、OPPO、荣耀、小米在内的国产安卓阵营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厂商下滑幅度甚至接近40%。
但苹果也难抵手机市场的疲态,新机发布不过一个月,杰富瑞相关研报显示,10月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下滑了4到5个百分点。更直观的表现是:iPhone14系列创下了苹果新机最快降价的历史记录:iPhone14首销当天部分渠道就给出了直降400元的优惠力度,一个星期之后,512GB版iPhone 14的优惠力度便达到了1000元,在11月1日刚开始的电商节上,甚至有网友表示,在叠加了一些额外的优惠手段后,iPhone 14 Plus可以优惠1250元。iPhone14成为了苹果史上掉价最快的一代产品。
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频频砍单/暂停订单的背后,一方面是需求量下降,在终端手机并无革命性创新的情况下,消费者换新机动力不足,手机出货不畅;另一方面半导体供应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动荡后,大多厂商此前都有意囤积过多的关键零部件,并提前以长约的形式锁定了晶圆厂的产能。现在需求降低,半导体的消耗量不足预期,因而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砍单或者暂停订单来减少半导体器件库存。
“砍单效应”步步传导,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的台积电自然也难逃影响。因而伴随着手机厂商减少订单的消息,就陆续传出台积电被砍单的消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直至10月25日开始,供应链才传出“台积电主动砍单其供应商”的消息,此前在晶圆代工环节,半导体“砍单潮”的大刀多是落在二线厂商。这意味着此前部分手机厂商的“砍单”,台积电或许还能有其它领域,如汽车芯片的需求补充,但到了10月下旬,台积电也无力独自支撑客户“砍单”影响,转而选择了将“砍单效应”传导至其上游供应商,即晶圆耗材、设备等厂商,
至此,这场由终端厂商发起的“砍单”寒意,已经覆盖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
谁砍了台积电的单?
在过去接近三年的时间里,台积电的晶圆产能一直是处于被“抢购”的状态,如今传出芯片设计大厂冒着得罪台积电的风险,也要坚持砍单,到底是哪些芯片设计客户日子难过了呢?
市场传言,最新的砍单消息指向的“3nm大客户”或为苹果。公开报道显示,台积电的3nm客户中主要包括苹果、英特尔、AMD、博通、英伟达等巨头,
而苹果方面,日前有消息称苹果搭载新一代M2处理器的Mac产品将延后至明年3月发布,该处理器便是采用台积电3nm制程。钜亨网报道指出,这代表2022年年底前台积电将不会协助苹果量产M2处理器。
其中的原因或是3nm芯片性能参数不达标且成本较高,在当下的产业不够景气的环境下,后者或为主因。台积电3nm制程Q4即将投入量产,据钜亨网数据,台积电原定年底3nm月产能可达4.4万片,但如今仅剩1万片左右,降幅超过77%。需待明年下半年N3E制程量产之后,3nm月产能才有望明显增加。
不仅是3nm芯片产能受影响,苹果4nm的A16也因为市场对iPhone 14需求疲软导致订单需求不振。据了解,采用A16芯片生产的iPhone 14 Pro Max的生产成本约501美元(约合3565元),较iPhone 13 Pro Max高出60美元以上。其中成本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A16芯片高达110美元(约合780元)的售价,该价格已经超过了iPhone 13 Pro系列A15芯片的2.4倍。但根据安兔兔iOS设备排行榜显示,iPhone 14 Pro最高分为95.2万分,iPhone 13 Pro则是83.3万分,成绩上的提升只有14%。翻倍的成本背后,产品性能并未如预期客观。
图源:DIGITIMES
台湾电子时报10月31日另有消息称,Q3起台积电前十大客户陆续砍单,目前台积电的确面临多家大小客户修正2023年订单。高通、联发科、英伟达、AMD等前十大客户都已与台积电展开协商,希望缩减及延后订单,其中不少客户减单幅度/延后拉货力道超乎预期。
这场“砍单效应”引发的负面影响或仍未到谷底。
值得庆幸的是,在本土供应的浪潮下,国内芯片企业的市场空间仍极具想象力。在这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产业环境中,中国芯片企业又是如何布局呢?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