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的变革!Matter1.0标准横空出世,智能家居有哪些实质性进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章鹰)11月4日,Matter中国媒体发布会正式开启,在此之前,CSA连接标准联盟正式对外发布Matter 1.0标准和认证流程。此标准发布标志着跨品牌和平台工作的互操作协议Matter将助力智能家居产品以更具性价比的优势进入市场。
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宿为民表示:“Matter改变的不仅是碎片化的物联网连接生态,更将给智能家居产业带来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标准带来的软硬解耦,使得智能家居的控制软件,即APP,和智能家居硬件设备之间可以实现各自独立开发——这恰恰是智能手机当年能够快速设备普及与商业繁荣的底层逻辑。”

电子发烧友网

图: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 宿为民

Matter1.0标准发布后,最新厂商和产品进展!

宿为民博士分享了Matter1.0标准颁布1个月后,最新的市场变化。“我们发现标准有4400次下载,SDK工具标已经有2500次下载,意味着确实有人需要做真正的开发,还需要用SDK。令人欣喜的是,已经认证和等待认证的产品达到190个。更重要的是,在这30天中又迎来了20名信赖的CSA联盟成员,他们全部来自于终端产品的厂商,包括家电、健康产品,甚至还包括玩具产品。”
中国有哪些厂商加入Matter项目呢?宿为民表示,从CSA联盟开启Matter项目时,来自中国的厂商就包括了华为、海尔、美的、涂鸦、OPPO、物联等。全球有280多家公司3500多名工程师、产品经理、市场工作人员参与整个Matter标准的开发,大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共同完成这个标准,包括来自中国的50多家公司,来自TCL的工程师得到了Matter的嘉奖,还有来自海尔的工程师担任Matter小组的负责人。
电子发烧友网
Matter标准具备四大特征:简单、互操作性、可靠性和安全。简单,这是所有开发厂商、消费者,以及销售商的共同追求,只有简单才能让客户真正买单。Matter标准设置的门槛是什么?所有接入Matter协议的设备必须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Matter的标准在这上面做了一些设置。
可靠性,我们给予被互联网所验证的最基础的IP技术,在此基础上,将WIFI、Thread、以太网等都作为首批能纳入的连接标准。我们又设置了很多跟可靠性相关的技术,比如利用全球区块链的技术,确保所有加入到Matter网络的设备是安全可靠的。
电子发烧友网
宿为民介绍,Matter1.0标准现在已开始支持这些设备:照明、控制设备与网桥、电视和音视频媒体、窗帘、安防传感、门锁等等。请允许我引出一个最重要的设备,是软件组件与应用程序。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第一个通过认证的软件组件,意味着什么?你有一个单纯的软件组件,它也能成为Matter认证的产品,可以直接去控制所有的Matter硬件设备,这是具有跨时代的影响意义,
电子发烧友网
下一步,Matter协议希望拓展的产品品类,包括摄像头、扫地机器人、白电、AP无线接入点、能源管理、闭合传感、环境监控、烟雾及一氧化碳探测、环境感测和存在传感。宿为民博士对电子发烧友记者表示,关于传感器的项目已经正式立项,因为参与到联盟中的很多企业来自传感器企业,他们迫切希望把不同层次的传感器的内容写入Matte协议,他们发起成立工作组来完成这些事情。
CSA联盟会以半年的频率来更新新的产品,哪些品类能够进入,是由厂商提出想法,CSA联盟大多数成员评审这个想法确实是重要的,下一步就做它。

支持Matter1.0协议的IoT芯片,Silicon Lab给出方案

芯科科技的高级物联网策略经理刘俊表示,Matter的互操作性就是自身的使命,芯片当中的互操作性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设备厂商可以专注于制造自己的设备,降低成本。芯科科技在过去20年,已经服务超过3000家的物联网公司和合作伙伴,拥有业内最全的物联网技术。芯科科技和三星、苹果、谷歌很早就开始合作,我们可以把跟这些厂商的生态合作经验,带给希望加入Matter协议的智能家居厂商。
刘俊对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芯科科技就推出了硬件,BG24/MG2。我们最近又跟生态系统,比如说Google Home等生态进行了SDK的整合。会议上,刘俊重点介绍了芯科科技的两款支持Matter1.0协议的芯片:MG24和SiWx917。
电子发烧友网
MG24是专为Matter设计的芯片,支持最新的Matter标准。MG24具备高性能 2.4 GHz RF、低电流消耗和Silicon Labs无线产品组合中最大的内存和闪存容量等设计优势,并提供PSA 3级Secure Vault安全保护,以及业界率先集成的人工智能(AI) / 机器学习(ML)加速器,可用来创建兼具智能、稳健和节能特色的产品,避免系统遭受远程和本地网络攻击。目标应用包括网关和集线器、传感器、开关、门锁、LED 灯泡、灯具、定位服务、预测性维护、玻璃破碎检测、唤醒词检测(Wake-word Detection)等。
电子发烧友网
Silicon Labs从硬件到软件带来了完整Matter开发解决方案,Silicon Labs为Matter贡献最多程序代码的半导体公司。刘俊表示,Silicon Labs推出了首个Wi-Fi 6解决方案——超低功耗SiWx917 Wi-Fi 6,以及Bluetooth LE组合SoC,SiWx917是Matter-ready平台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拥有卓越的计算能力、超低的电流功耗,更长的电池寿命、更快的机器学习处理速度以及一流的安全性等特性,可用于需要始终保持云连接的电池供电或者节能物联网设备。
刘俊对记者表示:“对于工程师,我们的硬件、软件、开发工具都可以从线上,刚才提到不管是从集成开发环境,还是从KinHop(音)上面都可以免费获取得到;二、我们跟苹果、三星、谷歌生态合作以后,我们提供的这些代码或者Simple都是通过联盟的标准,或者这些生态的认可,就保证工程师以快速利用我们现在的代码去开发他们有质量的产品,而不是从0去搭建。”

OPPO为何积极拥抱Matter?

“总体来说,手机市场今年确实出现下滑。未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市场是在不断的增长。2019年,OPPO公司CEO陈明永就提了万物互联这样的设想。”OPPO标准研究院院长杨宁对电子发烧友记者表示,“OPPO不仅布局手机,还布局可穿戴、Pad、智能电视、耳机等IoT终端产品,从各个品类的丰富来看,我们未来希望构建一个为用户提供互联互通、万物互联的东西。”

电子发烧友网

图:OPPO标准研究院院长杨宁
记者了解到,OPPO 提出了“马里亚纳 X”和“潘塔纳尔”,吸引了很多数码爱好者的到来,而智能跨端生态系统“潘塔纳尔”的亮相,是为了用户的智能体验。杨宁指出,潘塔纳尔系统不是一个操作系统,是构架于各个设备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对上对接用户,通过SDK提供所有APP。对下可以支持各种各样的连接协议,包括蓝牙、WIFI,甚至4G、5G等等。我们中间提供了连接传输等各种各样的功能。OPPO希望潘塔纳尔系统可以适用于汽车,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
杨宁表示:“任何公司都很难做到全品类。小米做的终端品类很多,但未必能做到全品类,甚至一些家电厂商他也很难做到全品类。无论如何,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们去合作,包括芯片、设备、入口端。这就是我们积极拥抱Matter的原因,我们认为Matter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手机这样的入口设备,和用户的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起来,我们认为Matter有这样的机会去做这件事情。”
从潘塔纳尔系统的角度来讲,OPPO非常愿意跟Matter协议去做融合,一起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无缝连接和服务互联互通的。作为CSA连接标准联盟董事会成员,OPPO积极参与Matter标准及本地推广。
电子发烧友网
Matter1.0发布以后,分为8个大类,33小类,包括这样一些场景,也有类别扩展。我们提供了支持Matter设备近场、发现、控制等功能,面向三方设备和APP开放接入。下一步、Matter端云协同能力建设,OPPO云平台提供Matter接入能力,支持本地Matter设备接入云端。基宇潘塔纳尔系统的Matter协议能力,OPPO智能家居及云平台支持Matter设备接入,通过手机就能够接入。
电子发烧友网
最后,杨宁总结道:“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头部的厂商,包括平台厂商、芯片厂商、设备厂商,都在积极的拥抱Matter。Matter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扩展,基于当前Matter面临的协议,他们会在本地和云端做各种功能的增强;二、Matter协议未来会逐步扩展新设备的品类。Matter未来会扩展扫地机器人、摄像头,甚至车这样的场景。面向再远期,Matter主要关注的是智能家居。OPPO会持续对Matter的开放生态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也会持续去推广我们Matter在全球的发展。”

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发烧友网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 董明珠:格力为特斯拉供应底盘装备,白电企业对“造车”达成共识?
  • 俄罗斯生产首颗纯国产通信卫星!俄卫星实力有多强?
  • 欧盟统一充电接口!苹果:确定改用USB-C!
  • Marvell大幅裁撤中国研发团队,但另一市场正加大在华投资
  • 警惕!德州仪器:芯片需求疲软,正从消费电子蔓延至工业领域!


原文标题:连接的变革!Matter1.0标准横空出世,智能家居有哪些实质性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