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一个Makefile文件

嵌入式技术

1378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我们是在Linux下开发,那Makefile肯定要知道,不懂Makefile,面对较大的工程项目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懂得利用开发工具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也可以说Makefile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一、了解什么是 Makefile

一个大型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其数,各个功能或者模块分别放在不同的目录下,手动敲命令去编译就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Makefile可以定义一系列的编译规则,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make 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来说,大多数的IDE都有这个命令,比如:Linux下GNU的make、Visual C++的nmake、Delphi的make。可见,Makefile都成为了一种在工程方面的编译方法。当然,不同产商的make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语法,但其本质都是在 “文件依赖性” 上做文章

二、明白编译链接过程

在编写Makefile之前,还是要先了解清楚程序编译链接过程,无论是c、c++,首先要把源文件编译成中间代码文件,在Windows下也就是 .obj 文件,Unix/Linux下是 .o 文件,即 Object File,这个动作叫做编译(compile)。然后再把大量的Object File合成执行文件,这个动作叫作链接(link)。

编译时,编译器需要的是语法的正确,函数与变量的声明的正确。对于后者,通常是你需要告诉编译器头文件的所在位置(头文件中应该只是声明,而定义应该放在C/C++文件中),只要所有的语法正确,编译器就可以编译出中间目标文件。一般来说,每个源文件都应该对应于一个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

链接时,主要是链接函数和全局变量,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中间目标文件(O文件或是OBJ文件)来链接我们的应用程序。链接器并不管函数所在的源文件,只管函数的中间目标文件(Object File),在大多数时候,由于源文件太多,编译生成的中间目标文件太多,而在链接时需要明显地指出中间目标文件名,这对于编译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给中间目标文件打个包,在Windows下这种包叫“库文件”(Library File),也就是 .lib 文件,在Unix/Linux下是Archive File,也就是 .a 文件,也叫静态库文件。

总结一下,编译链接的过程如下:

源文件首先会生成中间目标文件,再由中间目标文件生成执行文件。

在编译时,编译器只检测程序语法,和函数、变量是否被声明。如果函数未被声明,编译器会给出一个警告,但可以生成Object File。

在链接程序时,链接器会在所有的Object File中找寻函数的实现,如果找不到,那就会报链接错误码(Linker Error),在VC下,这种错误一般是:Link 2001错误,意思是说,链接器未能找到函数的实现。你需要指定函数的Object File。

三、编写一个简单的 Makefile

1. Makefile 的基本语法规则:

 

目标 ... : 依赖 ...
        实现目标的具体表达式(命令)
        ...
        ...

 

目标(target):就是一个目标文件,可以是Object 文件,也可以是执行文件,还可以是一个标签(Label);

依赖(prerequisites):就是要生成那个target所需要的文件或是目标;

命令(command):Shell命令,也就是make工具需要执行的命令。

总结】:通过依赖(prerequisites)中的一些文件生成目标(target)文件,目标文件要按照命令(command)中定义的规则来生成。

2. 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简单写三个方法文件(openFile.c、readFile.c、writeFile.c)、一个头文件(operateFile.h)和一个主函数文件(main.c),代码如下:

 

// openFile.c
#include "operateFile.h"

void openFile()
{
    printf("open file...........
");
}
// readFile.c
#include "operateFile.h"

void readFile()
{
    printf("read file...........
");
}
// writeFile.c
#include "operateFile.h"

void writeFile()
{
    printf("write file...........
");
}
// operateFile.h
#ifndef __OPERATEFILE_H__
#define __OPERATEFILE_H__

#include 

void openFile(void);
void readFile(void);
void writeFile(void);

#endif
// main.c
#include 
#include "operateFile.h"

int main()
{
    openFile();
    readFile();
    writeFile();
    
    return 0;
}

 


3. 根据上面的语法规则及编译链接过程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

 

main:main.o openFile.o readFile.o writeFile.o  # main生成所需要的.o文件
    gcc -o main main.o openFile.o readFile.o writeFile.o  # 生成main的规则

 

main.o:main.c  # mian.o文件生成所需要的mian.c文件

    gcc -c main.c openFile.o:openFile.c     gcc -c openFile.c readFile.o:readFile.c     gcc -c readFile.c writeFile.o:writeFile.c     gcc -c writeFile.c

clean:    # 需要手动调用

    rm *.o main

注意:Makefile的注释符号是 ‘#’。

4. 编写完成后,执行make命令,make会在当前目录下找到名字为Makefile或makefile的文件,程序就会自动运行,产生相应的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

Makefile

a. 如果执行make出现如下信息,那就是命令行(makefile中的gcc或者rm)前面没有用tab键缩进,不能用空格:

Makefile

b. 如果执行make出现如下信息,那就是你的代码没有修改过,Makefile拒绝你的请求:

Makefile

这里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只修改过其中一个文件,那么重新编译就可以看到只编译修改的那个文件,没有编译其他未修改的文件,避免了重复编译。这里可以想象在一个大型源码的工程或者一个内核源码,里面的源文件上千或上万个,如果只修改了一个小问题,就要全部重新编译,就会花费大量编译的过程,Makefile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而且支持多线程并发操作,可以减少很多编译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Makefile是如何判断文件是否有修改过呢? 

Makefile是通过对比时间戳,当我们生成中间文件或可执行文件之后,他们的创建时间肯定要比 .c文件最后修改的时间晚,如果某个 .c文件有新修改过,它的时间戳肯定会比原来生成中间文件或可执行文件的时间戳晚,这样就判断这个 .c文件有被更新过,就会重新编译它。

5. 正常运行后,执行可执行文件输入 ./main 即可,就能看到代码执行的结果

Makefile

6. 在makefile文件的最后可以看到有个clean,这个clean就是前面所说的标签,它不是一个文件,所以make无法生成它的依赖关系和决定它是否要执行,只能通过显示指定这个目标才可以 ,通过make clean的指令就可以执行clean下面的命令。

Makefile

到这里,一个基础版的Makefile就完成了。

四、Makefile的优化

学会了编写基础版的Makefile后,就可以对刚刚写的Makefile进行优化。

  优化1:省略命令

我们将上面写的基础版Makefile改成下面这样的省略版:

 

main:main.o openFile.o readFile.o writeFile.o   
    gcc -o main main.o openFile.o readFile.o writeFile.o  

clean:     
    rm *.o main
执行make后的结果:

 

Makefile

可以看到,这些文件都在同一目录下的时候,省略版和基础版的结果是一样的,省略版的makefile中去掉了生成main.o、openFile.o、readFile.o和writeFile.o这些目标的依赖和生成命令,这就是make的隐含规则,make会试图去自动推导产生这些目标的依赖和生成命令,这个行为就是隐含规则的自动推导。

优化2:引入变量

这里引入变量的意思有点像使用宏替换,改成$(变量名),$是格式:

 

TARGET = main
OBJS = main.o openFile.o readFile.o writeFile.o
CC = gcc

$(TARGET):$(OBJS)
    $(CC) -o $(TARGET) $(OBJS)

clean:     
    rm $(OBJS) $(TARGET)

 

优化3:引入函数 格式:$(函数名  实参列表)

# 函数1
$(wildcard  *.c)    # 表示当前路径下的所有的 .c
# 函数2
$(patsubst %.c, %.o, 所有的.c文件)    # 生成中间文件 .o
# 函数3
$(notdir xxx)   # 去除xxx文件的绝对路径,只保留文件名
引入函数后的Makefile版本可以改写成:
TARGET = main 
SOURCE = $(wildcard *.c)
OBJS = $(patsubst %.c, %.o, $(SOURCE))
CC = gcc

$(TARGET):$(OBJS)
    $(CC) -o $(TARGET) $(OBJS)
    
clean:     
    rm $(OBJS) $(TARGET)

 

优化4: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在一个实际工程项目中程序文件比较多,我们就会对文件按照文件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头文件、源文件、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分别放在不同的目录中,由Makefile统一管理这些文件,将生产的目标文件放在目标目录下,可执行文件放到可执行目录下,分类目录如下图:

Makefile

bin目录:放可执行文件

include目录:放头文件

obj目录:放中间目标文件

src目录:放源文件

可见原来那些文件都不在同一目录下了,那么这时候如果还用之前的Makefile,make就没法处理了,自动推导也会无法进行,就需要改成如下:

 

INC_DIR = ./include
BIN_DIR = ./bin
SRC_DIR = ./src
OBJ_DIR = ./obj
 
SRC = $(wildcard $(SRC_DIR)/*.c)      # /*/
OBJ = $(patsubst %.c, $(OBJ_DIR)/%.o, $(notdir $(SRC)))
 
TARGET = main
BIN_TARGET = $(BIN_DIR)/$(TARGET)
 
CC = gcc
 
$(BIN_TARGET):$(OBJ)
    $(CC) $(OBJ) -o $@
 
$(OBJ_DIR)/%.o:$(SRC_DIR)/%.c
    $(CC) -I$(INC_DIR) -c $< -o $@
 
clean:
    find $(OBJ_DIR) -name *.o -exec rm -rf {} ;  # 删除 .o 文件
    rm $(BIN_TARGET)   # 删除可执行文件main
在Makefile中,最终要生成可执行文件main我们把它叫做终极目标,其它所有的 .o 文件本身也是一个目标,也需要编译生成,工程里面许多的 .c 就会生成许多的 .o,每一个 .c 都写一遍目标依赖命令显然是不可行的,于是就有了类似for循环的东西,把所有目标变成一个集合,但不是真正用for循环,而是使用一些抽象的符号表示,解释如下:

 

%.o:所有 .o 结尾的文件

%.c:所有 .c 结尾的文件

$@:表示目标文件

$<:表示第一个依赖文件,也叫初级依赖

$^:表示所有的依赖文件,也叫终极依赖

  当然,不止只有这些符号,只是列举了上面出现的或者常见的。

执行make后的结果:

Makefile

  make执行后bin目录里面已经生成了可执行文件main,obj目录里面已经生成了中间目标文件 main.o、openFile.o、readFile.o、writeFile.o,最后执行main后的结果也是和前面基础版的Makefile的结果是一样的。  

  ok,看到这里应该对Makefile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动手敲一敲用起来!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