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02A小鼠尾静脉注射显像仪能够解决的几个问题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ZL-02A小鼠尾静脉注射显像仪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一、使用鼠筒,装鼠速度快、保定牢固、鼠位舒适,不会前窜,保证了注射时的稳定:二、使用特殊的光照射鼠尾,使鼠尾的血管显现出来,在可视的情况下使针尖的刺入做到有的放矢,不再是单凭手感的盲打,针是否进入血管,摆动针头看血管是否跟着动就知道针是否在血管中,不再追求那种针进血管中的落空感(其实这种手感,一般短时间内很难体会出来)。这款尾注固定器就是这样针对这三个难点,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用新思维、新理念,精心设计制造出来的,它将用新的原理和新的操作方式让使用者耳目一新。这也将成为鼠尾静脉注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技术参数:
1、快装鼠筒可盛装170-300g的小鼠
2、1W透射光源
3、电压显示:LED数字显示
3、透射光强度无级可调
4、自动压尾,无需人工手按
5、压尾器可手控和脚控两种方式
6、压杆速度:无级可调,任意位置可停
6、光源0~35mm行程调节,可注射不同位置
7、电源适配器:输出12v 5A
8、电源适配器:输入:AC100-220V   50Hz
9、功率:<10W
10、整机尺寸:275*160*120mm
11、整机重量:2Kg

显像仪ZL-02A小鼠尾静脉注射显像仪


三、使用方法:
①速装鼠筒的使用:
快速装鼠筒一改过去那种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首次使用还可以,动物在不知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但动物经过几次后知道进入的不适感觉,再让其进入就较困难了。)快速装鼠筒是后拉尾式装鼠方式,0型的鼠筒前端能顺利地将鼠拉入筒内,为了避免鼠在筒内滚转身体,可用前堵头将其堵在里面,前堵头的孔是根据小鼠头骨的生理曲线设计的,能有效地控制鼠的头部,但又不影响正常的呼吸,同时还能让小鼠的前肢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堵头的固定位置应以动物不能自由活动但又不影响动物肺部扩张,正常呼吸为准(通过透明的有机玻璃可观察调整)。
②装好鼠的筒放置于主机上面板的槽上,鼠尾通过开口的档板,将其放置在鼠尾挤压板下板的沟槽里,打开开关,透射灯亮,观察鼠尾血管是否摆正,这时可以根据黄光透射血管的情况调整黄光亮度旋钮,使血管达到最清楚(环境的亮度变化会影响血管的显现情况,建议在较暗的室内操作,应避开强光直射)。
③注射位置的调整:不管使用多小的小鼠均应从鼠尾部的下1/3处进针,这样逐渐从下向上打可避开打过的针眼出现漏液现象。因使用动物的品系、大小不同,尾长度也不同,这样就需要调整注射时的位置
④注射:注射使用的针头应在5号针以下,4.5或4号较为合适,过粗的针对血管损伤过小,用后止血困难。目前也有用头皮针后接1毫升注射器用的。这还是为了看回血情况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管用什么样的针,重要的一点是能看到血管,同时又能看到针在哪里了,这样注射就很容易了,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左右摆动一下看血管是否跟着动,这是判断进入血管的最好方法。脉可视尾注固定器就是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一、使用鼠筒,装鼠速度快、保定牢固、鼠位舒适,不会前窜,保证了注射时的稳定:二、使用特殊的光照射鼠尾,使鼠尾的血管显现出来,在可视的情况下使针尖的刺入做到有的放矢,不再是单凭手感的盲打,针是否进入血管,摆动针头看血管是否跟着动就知道针是否在血管中,不再追求那种针进血管中的落空感(其实这种手感,一般短时间内很难体会出来)。这三个难点都解决了,以后尾注将不再是难事了,估计再也没有那么多人在网上讨论尾注的事了,人们将彻底地从尾注的烦恼中解放出来。我们这款尾注固定器就是这样针对这三个难点,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用新思维、新理念,精心设计制造出来的,这款小型仪器它将用新的原理和新的操作方式让使用者耳目一新。这也将成为鼠尾静脉注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技术参数:
1、快装鼠筒可盛装170-300g的小鼠
2、1W透射光源
3、电压显示:LED数字显示
3、透射光强度无级可调
4、自动压尾,无需人工手按
5、压尾器可手控和脚控两种方式
6、压杆速度:无级可调,任意位置可停
6、光源0~35mm行程调节,可注射不同位置
7、电源适配器:输出12v 5A
8、电源适配器:输入:AC100-220V   50Hz
9、功率:<10W
10、整机尺寸:275*160*120mm
11、整机重量:2Kg
三、使用方法:
①速装鼠筒的使用:
快速装鼠筒一改过去那种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首次使用还可以,动物在不知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但动物经过几次后知道进入的不适感觉,再让其进入就较困难了。)快速装鼠筒是后拉尾式装鼠方式,0型的鼠筒前端能顺利地将鼠拉入筒内,为了避免鼠在筒内滚转身体,可用前堵头将其堵在里面,前堵头的孔是根据小鼠头骨的生理曲线设计的,能有效地控制鼠的头部,但又不影响正常的呼吸,同时还能让小鼠的前肢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堵头的固定位置应以动物不能自由活动但又不影响动物肺部扩张,正常呼吸为准(通过透明的有机玻璃可观察调整)。
②装好鼠的筒放置于主机上面板的槽上,鼠尾通过开口的档板,将其放置在鼠尾挤压板下板的沟槽里,打开开关,透射灯亮,观察鼠尾血管是否摆正,这时可以根据黄光透射血管的情况调整黄光亮度旋钮,使血管达到最清楚(环境的亮度变化会影响血管的显现情况,建议在较暗的室内操作,应避开强光直射)。
③注射位置的调整:不管使用多小的小鼠均应从鼠尾部的下1/3处进针,这样逐渐从下向上打可避开打过的针眼出现漏液现象。因使用动物的品系、大小不同,尾长度也不同,这样就需要调整注射时的位置
④注射:注射使用的针头应在5号针以下,4.5或4号较为合适,过粗的针对血管损伤过小,用后止血困难。目前也有用头皮针后接1毫升注射器用的。这还是为了看回血情况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管用什么样的针,重要的一点是能看到血管,同时又能看到针在哪里了,这样注射就很容易了,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左右摆动一下看血管是否跟着动,这是判断进入血管的最好方法。脉可视尾注固定器就是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一、使用鼠筒,装鼠速度快、保定牢固、鼠位舒适,不会前窜,保证了注射时的稳定:二、使用特殊的光照射鼠尾,使鼠尾的血管显现出来,在可视的情况下使针尖的刺入做到有的放矢,不再是单凭手感的盲打,针是否进入血管,摆动针头看血管是否跟着动就知道针是否在血管中,不再追求那种针进血管中的落空感(其实这种手感,一般短时间内很难体会出来)。这三个难点都解决了,以后尾注将不再是难事了,估计再也没有那么多人在网上讨论尾注的事了,人们将彻底地从尾注的烦恼中解放出来。我们这款尾注固定器就是这样针对这三个难点,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用新思维、新理念,精心设计制造出来的,这款小型仪器它将用新的原理和新的操作方式让使用者耳目一新。这也将成为鼠尾静脉注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技术参数:
1、快装鼠筒可盛装170-300g的小鼠
2、1W透射光源
3、电压显示:LED数字显示
3、透射光强度无级可调
4、自动压尾,无需人工手按
5、压尾器可手控和脚控两种方式
6、压杆速度:无级可调,任意位置可停
6、光源0~35mm行程调节,可注射不同位置
7、电源适配器:输出12v 5A
8、电源适配器:输入:AC100-220V   50Hz
9、功率:<10W
10、整机尺寸:275*160*120mm
11、整机重量:2Kg
三、使用方法:
①速装鼠筒的使用:
快速装鼠筒一改过去那种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小鼠钻入式的装鼠方式首次使用还可以,动物在不知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但动物经过几次后知道进入的不适感觉,再让其进入就较困难了。)快速装鼠筒是后拉尾式装鼠方式,0型的鼠筒前端能顺利地将鼠拉入筒内,为了避免鼠在筒内滚转身体,可用前堵头将其堵在里面,前堵头的孔是根据小鼠头骨的生理曲线设计的,能有效地控制鼠的头部,但又不影响正常的呼吸,同时还能让小鼠的前肢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堵头的固定位置应以动物不能自由活动但又不影响动物肺部扩张,正常呼吸为准(通过透明的有机玻璃可观察调整)。
②装好鼠的筒放置于主机上面板的槽上,鼠尾通过开口的档板,将其放置在鼠尾挤压板下板的沟槽里,打开开关,透射灯亮,观察鼠尾血管是否摆正,这时可以根据黄光透射血管的情况调整黄光亮度旋钮,使血管达到最清楚(环境的亮度变化会影响血管的显现情况,建议在较暗的室内操作,应避开强光直射)。
③注射位置的调整:不管使用多小的小鼠均应从鼠尾部的下1/3处进针,这样逐渐从下向上打可避开打过的针眼出现漏液现象。因使用动物的品系、大小不同,尾长度也不同,这样就需要调整注射时的位置
④注射:注射使用的针头应在5号针以下,4.5或4号较为合适,过粗的针对血管损伤过小,用后止血困难。目前也有用头皮针后接1毫升注射器用的。这还是为了看回血情况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管用什么样的针,重要的一点是能看到血管,同时又能看到针在哪里了,这样注射就很容易了,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左右摆动一下看血管是否跟着动,这是判断进入血管的最好方法。      

审核编辑 黄昊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