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存储卡过时了吗?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到了2022年,绝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存储形式都变成了不可随意更换的内置存储,譬如手机、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等,至于相机、掌机、无人机、智能摄像头等仍需要可插拔存储介质的产品,则还在沿用传统的存储卡。
 
这是因为由于压缩技术这几年来进步较为迟缓,尤其是在视频领域,4K、8K的出现带来了更大的存储压力。而游戏中更为精细的建模、更大的材质资源也迫使文件体积不断变大,这点哪怕是存储空间增长呈现停滞趋势的手机市场也有所感知。
 
当然了,要手机回归插存储卡时代,如今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让SSD之类的大型存储设备不断推出新标准提速助力PC、服务器市场反而更为现实。但对于其他小体积的电子设备来说,在体积限制下,这些小型存储卡真的还有继续卷的空间吗?
 
SD卡
 
相较其他通过换代实现了性能飞跃的存储介质,SD卡这种超小体积的存储卡在速度上似乎已经触及了边界。虽然SD协会在前几年宣布了全新的SD Express卡可以基于PCIe 4.0 x2来开发,最高速率可达3940MB/s,但这样规格的SD卡至今仍然没有面世。而在SD 7.0规范版本中提出的SDUC大容量卡,宣称最小2TB容量,最高可达128TB,也一直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存储卡

EXCERIA PLUS 2TB MicroSD卡 / 铠侠

 
至于MicroSD在速度方面的进展也是一样,但因为有着更小的体积,所以目前仍在往大容量上继续扩展。比如美光就在今年宣布将推出首款1.5TB的MicroSD卡,铠侠同样在今年发布了业界首个2TB的MicroSD卡原型,不过这两张卡也都是基于MicroSDXC规格的,而不是理论容量更大的MicroSDUC卡。
 
即便如此,SD卡和MicroSD卡依然是目前单位容量性能最为划算的存储卡,哪怕是相机、无人机、摄像头在4K或8K下的视频录制需求,也可以用标注了视频速度等级在V30以上的SD卡来满足。
 
考虑到更高速度更大容量的标准已经制定完毕,SD卡市场还是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创新,限制因素之一可能还是在3D NAND工艺的层数上。比如美光这款1.5TB的MicroSD卡就仍是基于176层3D NAND工艺的,随着三星、铠侠、美光等各家存储厂商工艺的进一步推进,或许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快更大的SD卡。
 
CFexpress卡
 
还有另一种可能很多人接触较少的存储卡就是CFexpress卡,这是由CompactFlash协会制定的一种存储卡标准,该标准是基于PCIe 3.0协议来作为接口的,最高可以做到四通道,理论速度可以达到4.0GB/s。作为一种体积较小却可以实现高速读写的存储卡,CFexpress卡目前还是主要用于数码相机、电影机市场,而且价格极其昂贵。
 
根据其通道数量和外形参数,CFexpress主要分为A型卡和B型卡。其中A卡采用了单通道20x28x2.8mm的设计,理论最高速度可达1GB/s。B卡则采用了双通道的设计,尺寸与同为CompactFlash协会制定标准的XQD存储卡相同,为38.5x29.8x3.8mm,但速度却要足足快上一倍,最快可达2GB/s。
 
由于本身的物理协议限制,所以即便索尼、雷克沙、闪迪这些厂商们都在纷纷推出新的CFexpress Type-B卡,其速率也普遍在1800MB/s以下。也就群联从索尼那收购的Nextorage,在近期推出了速度达到最快1950MB/s的CFexpress Type-B卡,但也没办法突破2GB/s的硬件限制。
 

存储卡

PCIe 4.0 CFexpress卡 / Virtium

 
倒是CompactFlash协会成员之一的存储厂商Virtium,在去年宣布推出基于PCIe 4.0的StorFly CFexpress卡。该卡做到最大1TB容量的同时,功耗仅有1.7W,还能支持-40℃到85℃的工业温度。从其体积来看,应该是与CFexpress Type-B卡类似的,所以应该是基于PCIe 4.0双通道设计的,可以实现两倍于现有CFexpress卡的速度,但该产品自始至终没有面世,CompactFlash协会也迟迟没有透露相关的新标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CFexpress标准至少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小结
 
尽管小体积大容量和高读写速度仍是这些存储厂商在卷的方向,但随着上云的大势席卷各行各业,存储卡市场也有可能会进一步萎缩。比如Adobe近期宣布与相机厂商富士和RED合作,推出直接将相机的照片、视频原始文件上传到云端的功能,任天堂的Switch也开始将部分云游戏搬上商店,智能摄像头则更早一步就集成了云端存储的功能。但在云存储真正普及之前,这些设备和手机一样,对存储性能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