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代码注意这几点及时纠正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描述

想想以前刚入行的自己,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我觉得这些问题挺有代表性的,在这里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犯相同的错误,及时纠正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阅读代码

1、阅读代码之前没有先弄清整个项目的框架

这位新来的小伙伴,一上来就开始看代码,哪怕我已经把相关的系统设计文档已经发给他了。他没有仔细阅读,对各模块的功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刚开始看代码时一头雾水。

公司里的项目,往往都是很多人一起开发的。参与公司的项目开发,无论我们最终分配到负责哪个模块的开发,在去专研那个模块代码之前,都很有必要先了解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这个项目实现了什么功能,由哪些模块组成?哪些硬件模块?哪些软件模块?各模块之间是怎么交互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去做某个模块时,能更清楚的知道我们负责的模块要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开发好这个模块。

2、阅读代码时没有把握住主线

对项目整体框架有一定了解之后,我让他去看上层的业务逻辑模块,因为业务逻辑模块直接跟产品功能挂钩,看懂这个模块就可以很好地了解我们产品的功能。业务逻辑作为最上层的模块,下面一层好几个模块都对其服务,对其提供了很多接口。

这位小伙伴一开始看代码时,从第一个函数开始往下阅读,遇到嵌套好多层的代码,也一层一层点进去阅读,好像要试图看懂每个函数、每行代码,最后越看越懵。

我们在阅读某个模块的代码时,尽量沿着这个模块的主线去阅读,沿着主线尽可能快地弄清这个模块做的事情。

本模块可能会调用了其它模块的接口,而且可能还会嵌套好几层函数,我们只要大概知道这些接口实现了什么功能就可以,先不用一层一层地看、先不要去纠结其实现的细节。等我们弄懂本模块之后,日后对其它模块感兴趣再去仔细阅读其具体实现也不迟。

3、阅读代码时没有及时做一些总结笔记

这位小伙伴全面阅读某个模块的代码时,没有做一些自己的学习、理解记录,这就会导致看了后面部分,又忘了前面部分。

我们刚开始切入某个陌生的项目,并且代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在阅读代码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做一些阅读笔记,便于自己反复阅读(有些代码不看好几遍可能理解得不透彻)的时候加深一些理解。

做笔记得方式可以是写一些注释描述、流程图、思维导图等。

学习、工作习惯

1、遇到不会的没有及时做笔记记录及学习

这位小伙伴刚开始对一些git常用命令及Linux常用命令不熟悉,我演示过几遍之后,后面再用到的时候,让他自己操作他也还不会。

我们刚开始参加工作时,需要一些很常用,但是又不能马上掌握的知识点要及时的记录写来、多用,直至掌握。特别是一些流程、步骤之类的,要记录下来、然后多操作几次,操作次数多了,就熟了。

我们做技术的,还是要有写文档、写总结的习惯,这会加深我们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写出来的技术总结,如果自己愿意,可以发到网上,或者自己本地存档。

2、总想一次性把基础补好

刚开始时,这位小伙伴整天阅读某个学习网站学习C语言知识。以前,我也有这种想法,但是我觉得你只要看懂C语言语法、知道if、else、for等,就可以直接去看项目代码了,从项目代码中去学习C语言的知识,项目代码中,遇到不会的C语言知识,针对性地去查资料进行学习,这样印象反而会更深一些。

其实看代码也可以分这么两种情况:

C语言基础比较差得情况下,阅读代码时可以先不管这些模块都实现了什么功能,就盯着这个模块用到的C语言知识,遇到不会的C语言知识就去查资料学习。

C语言基础比较好的情况,就可以看这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及内部机理。

写代码

1、写代码之前没有思考清楚

刚开始时,这位小伙伴拿到工作任务时,还未想清楚就去写代码了,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反复地进行修改。

在接到一个开发任务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需求并大致想清楚整体的实时流程,至少要保证大的方向没错,否则一上来就去编码,这可能会做很多无用功。

2、写代码不注重编码规范

可能是在学校时养成了不是很好的编程习惯,导致他没有及时地改过来。我们业务自己开发一些小项目时,可以有自己遵循的一套编码规范。

但是,与他人协同开发一个项目,还是要尽量跟着项目遵循的规范来进行编码,特别的,在某个模块里添加代码时,最好参照该模块的编码风格进行编码,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整个模块的风格是统一的。

3、写完代码没有检查

以前在学校,考试的时候,老师常常强调答卷做完了要仔细检查检查。同样的,我们软件开发中,平时写完代码,也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写的代码,看看有没有比较明显的编码错误,否则等到调试阶段,出问题可能要找半天。

比如这位小伙伴某次写case时忘记写break了,出问题了,他很懵,还觉得问题很奇怪。

分析问题

1、遇到问题没有仔细阅读问题说明

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去查找原因。特别的,有些问题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反馈的,比如编译错误、git冲突等。这也是这位小伙伴目前比较欠缺的,遇到问题常常忽略掉问题的提示。

2、遇到问题不会加一些必要的日志定位问题

平时,开发调试,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加几条打印就可以定位到问题的所在,却一直盯着代码查半天。特别的,刚接手某个模块,对这个模块不是很熟的情况,可以多加一些日志打印,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该模块。

3、容易被问题的表象迷惑

好几次,遇到问题,他跟我描述问题都是:xxx可以正常运行,xxx不行,然后怀疑xxx出了问题。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还是要有理有据地去定位、分析问题,不能瞎猜。更不能害怕问题,我们要清楚,遇到越多地问题,解决越多的问题,我们成长得越快!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