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驱动了DC-DC转换器不同输入/输出比的需求?

描述

摘要

在配电系统中,中间总线的使用是在损耗和实用性之间实现最佳折衷的一个方式。随着功率转换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最“理想”的总线电压多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变化中。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其中的一些限制和考虑因素。

最常见的电源转换功能是从交流(AC)市电转换到低压直流(DC)电压。随着应用设备功率水平的提高,例如在AI和云计算硬件领域中所见的情况,输入和输出之间电压的差距不断扩大。最大的工业或数据中心系统可能具有400V三相AC输入电压,以及最终低于1V的DC输出电压,用于支持处理器或类似的复杂IC。如何高效地进行这类转换,至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大话题。多年来,各式技巧不断涌现又消失,而功率水平和技术已发生改变和演进。

在端到端功率转换中有着多种选择

的确,首先得将AC输入进行整流,以满足必须执行的功率因数校正和“通用”AC输入的需求,接着会产生例如400V左右的DC电压轨,用于单相供电。接下来的挑战是在最小的传输与转换损耗下,将其转换为应用电压。不过也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必须为任何60V以上的电压提供安全隔离,必须控制电磁干扰(EMI)水平,线缆和转换器成本必须最小化,端电压必须准确,而且有时需可调整。由于使用的转换器必须紧凑,以便在接近负载的同时又能充分冷却,功率密度越来越重要。首选的解决方案是生成一个或多个中间总线,以在较高电压下进行配电,此情况下给定功率的欧姆损耗较小,例如,48V的欧姆损耗比12V低16倍,因为电流为四分之一。随后,通过更多的“负载点”(PoL)DC-DC转换器、电压调节器模块(VRM)或越来越多的集成功率级(IPS),将所谓的智能功率级与必要的输出电感器和附加组件结合在一起,向下转换为最终电压。现在需要做出一些选择了——什么样的总线电压是最佳的,哪些阶段需要隔离,哪些阶段需要稳压?

转换器

图:稳压、隔离和总线电压的一些选择

生成第一轨上的总线电压的初始AC-DC级必须被隔离,以满足安全标准。但在这之后,如果电压低于60V,则隔离是出于功能原因,用于断开接地回路、缓解EMI问题并提供一种通过变压器匝数以大比率降低电压的方法。因此,48V及其容差范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适合使用备用电池的电压轨。在系统板上,过去的PoL转换器只有在输入/输出电压差较低且输入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接受的效率,因此通常会使用4:1的中间总线转换器(IBC),它具有从48V隔离转变出稳压12V,为PoL供电,而PoL在当时的输出需求可能仅为5V或3.3V。然而,这种IBC的效率有限,但由于48V输入相对稳定,它不需要稳压,所以在当时大受欢迎。只要PoL能够接受一定的输入电压变化,IBC就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固定“比率转换器”,这样效率更高,在动态性能方面也有一些好处。某些方案,如Flex Power Modules的BMR492,具有“混合稳压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直到一定输入电压下,然后切入稳压操作,以限制总输出电压变化,同时保持较高的总效率。类似地,如果忽略隔离操作,高效“开关电容器”电路可以用作IBC,例如Flex Power Modules的BMR310,但它再次被限制为固定比率,在此情况下,该比率必须是整数(4:1)。或者,像Flex Power Modules的BMR313/314这样的非隔离和非稳压式部件,使用其“谐振DC变压器(DCX)”拓扑结构,可以在1kW额定功率下以4:1的转换比实现97%以上的效率。

PoL转换器具有更宽的输入范围的和降压比,效率越来越高

万幸的是,PoL拓扑和半导体开关技术的进步,使得它们更加高效,拥有更宽的输入范围,和达到低于1V水平的高降压比,因此系统设计者现在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例如,输入范围为40–60VDC的IBC可以输出10–15VDC(4:1);8–12VDC(5:1);6.7–10VDC(6:1);5–7.5VDC(8:1)或4–6VDC(10:1)。IBC电压越高,电流越小,PCB布局越简单,但更低的IBC电压可以使下游PoL、VRM或IPS的运行效率更高。可以使用输入范围来做出这些选择,以匹配在给定负载下表现出最佳效率的产品。举例来说,可以将8:1 400W Flex BMR320和即将推出的的FLEX BMR515 16相IPS配对使用,该IPS针对4.5–7.5V输入进行了优化。这个搭配可以在0.5–0.9V的电压下向GPU提供高达670A的电流,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峰值电流。

随着终端负载功耗的进一步增加,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维持高效。例如,多相PoL降压转换器可以在更宽的负载范围内拥有优化的效率,而功耗特别高的终端设备可以有自己的“功率岛”,该岛上设有专用的两级中间总线,为实现最佳效率量身定制。PoL的效率也可以通过仅需要最小额定电压的MOSFET开关来优化,因为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较低额定电压的设备可以使导通电阻自然降低。MOSFET制造商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现象,并越来越多地提供15V设备,这些设备可与低总线电压匹配使用。不仅于此,它们能够在较高的频率下切换,以减少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尺寸和内部损耗。如此一来可以释放PCB面积,以便使用具有自身效率增益的多相PoL。

为了获得最佳的整体系统效率,需要全局视角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对效率和所需性能的分析表明,从48V到低至0.5V输出的“直接转换”可以产生比IBC和PoL的组合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系统规模和成本。Flex Power Modules的BMR481/2就是很好的例子。

Flex Power Modules的最新技术进步拓宽了系统设计者们的选择范畴。他们现在可以从“整体”系统视角来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是否需要隔离和稳压,以实现最佳整体效率和功能。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