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磁兼容领域成果及无源EMI滤波器的进一步发展

EMC/EMI设计

1227人已加入

描述

研究背景

更小、更轻的电源产品一直都是电力电子工程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节节攀升,电源模块也在不断刷新功率密度的记录。然而,其中的无源EMI滤波器体积和重量却始终未见明显减少。一方面,装置的主功率单元随着高频化技术在不断减小;另一方面,无源EMI滤波器在装置的占比越来越大,甚至占据三分之一的电源模块空间。同时,由于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元件数量众多,每个元件的外观尺寸及形状各异,导致装配和布局时,有限的设备空间难以充分利用。此外,在大电流工作场景下,滤波电感受绕组母排形状、电缆硬度的约束,匝数有限,导致滤波效果不佳。这些弊端都制约了无源EMI滤波器的进一步发展。

成果简介

创新型有源EMI滤波技术采用主动式补偿电路,实时检测目标产品的电磁干扰,通过准确的重构电磁干扰信号,并反向注入回干扰耦合回路,利用稳定的闭环控制,实现了电磁干扰的实时精准主动式抑制。该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的AC侧或DC侧电磁干扰抑制,噪声补偿效果显著,电路工作稳定可靠。且有源EMI滤波器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可大幅度减小无源EMI滤波电感的尺寸,或完全替代笨重的无源EMI滤波器,是高频、高密、高效电力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亮点提炼

创新型有源EMI滤波器可以根据实际设备的工作场景,选用全集成-无感型结构或者半集成-有感型结构。

无感型结构的有源EMI滤波器采用阻容网络实现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注入,整个滤波器不再需要电感元件、高频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全集成-无感型有源EMI滤波器不仅体积更加紧凑,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设计主电路结构及控制环参数,实现共摸干扰和差模干扰的同时补偿与抑制。因此,全集成-无感型有源EMI滤波器更适用于对尺寸重量和空间要求极端严苛的场景。

半集成-有感型有源EMI滤波器通过改良设计小型化多功能电感,使其兼顾采样、滤波和阻抗匹配的功能,并与有源EMI滤波的功能融合为一体,实现电磁干扰的有效抑制。由于其本身自带小型磁芯,因此更适用于共摸干扰的抑制。同时,针对难以制作多匝绕组电感的大电流场景,半集成-有感型有源EMI滤波器恰好可利用自带小电感满足应用要求。

全集成-无感型有源EMI滤波器的补偿效果及其与无源EMI滤波器尺寸比较

电磁干扰

半集成-有感型有源EMI滤波器的补偿效果及其与无源EMI滤波器尺寸比较

电磁干扰

前景与应用

创新型有源EMI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滤波效果显著、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且有源EMI滤波电路相对独立,与目标设备的主功率回路、控制策略及控制回路等不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滤波器安装简便易行。缺点是成本略高于传统的无源EMI滤波器。因此,适用于对体积、重量、功率密度要求更严苛的各类高密度电力电子装置,如通信电源、机载航空电源、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及各种车载智能电动部件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完成人与研究团队介绍

陈文洁

陈文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博导。曾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年。长期从事的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宽禁带器件及电路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电磁干扰主动式抑制技术、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等等。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多项。第一及共同作者发表SCI收录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磁技术专委会委员、女科学家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教研室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能质量基础理论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集成及其应用技术;新型开关拓扑理论及高精度电源控制技术;微电网新能源并网接口技术及其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电子器件与装备可靠性分析及寿命评估;直流配电网装备及优质供电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其中博导13人,助理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刘进军教授、杨旭教授、王来利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还有一大批青年入选“新世纪人才”等项目。每年可招收电气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20~30名、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硕士研究生80余名、留学生10余名。

  组织机构

  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Committee of China Power Supply Society,缩写为EMC Committee of CPSS),秘书处设在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江西艾科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具体工作范围如下: (1)开展国内外电源电磁兼容领域的学术交流;(2)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电磁兼容领域的科技书刊、电子出版物;(3)举办电磁兼容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展览会;(4)电磁兼容领域科普工作;(5)接受委托对本专业的发展政策和重大决策提出建议和科技咨询,经批准承担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承担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6)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7)人才培养和举荐;(8)反映行业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主任委员:李虹

  名誉主任:张波

  副主任委员:孟进、裴雪军、陈恒林、和军平、陈文洁、江彦伟

  秘书长:黄敏超

  副秘书长: 毛圣华、刘艺涛、 管乐诗、吴昕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