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驱动芯片应用中,半桥中点出现的负压,分析其原因并且通过实验如何正确处理。
驱动芯片与VS负压的产品
电力电子电路中,桥式电路应用非常广泛。图1显示了一个半桥驱动芯片驱动半桥电路的典型电路示意图。
图 1. 理想典型驱动芯片与半桥电路示意图
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当HIN为高时,输出HO为高,上管M1打开,电流从BUS通过M1流到负载端。当LIN为高时,输出LO为高,下管M2打开,电流通过M2续流。
图 2. 带寄生电感导致VS电压低于VSS
由于线路上有寄生电感,在上管关断,下管开通的瞬态切换过程中,在寄生电感中将产生压降,导致VS端将产生负压,如图 2所示。VS负压端的大小,可由下述公式表示:
VS-VSS=-VFD-(LVSS-+LS2)×DIL/Dt-LS1×dIH/dt
由上述公式可知,VS的负压大小主要取决于如下参数:电流变化的斜率,寄生电感的大小。电流变化的斜率越大,尤其是在输出短路的情况下,VS负压也越大。寄生电感越大,VS负压也越大。
- 半桥中点负压及应对策略 -
VS负压的影响
一般在驱动芯片规格书中规定了最大的VS与VSS(COM)之间的负压和推荐的工作条件。
由于芯片内部含有寄生的二极管及latch up机制,当VS负压过大时,会导致芯片损坏或逻辑异常。
图 3. 高边的浮动电源与瞬态负压值VB,VS波形
如图3所示,当采用隔离的高边电源,当VS电压低于隔离电源Vbs电压时,导致VB电压低于COM端时,芯片内部二极管D3存在导通风险。
图 4. Bootstrap电路与瞬态负压值VB,VS波形
如图4所示,当高边电源采用bootstrap方式时,由于VS瞬间出现负压,将导致VB到VS的电压升高,当VBS电压大于芯片使用的最高值时,芯片也将损坏。VBS为浮动电源,考虑极端情况,上管导通时发生短路,一旦上管关断,短路大电流将通过下管体二极管。若此时的di/dt将使得VS非常小,VB与VS间电压超过芯片的使用范围。
VS负压幅值过大,有大电流从VS脚流出,会干扰芯片内部衬底,从而干扰内部电路对输入信号电平的正确判断,导致输出信号不受输入信号控制。
- 半桥中点负压及应对策略 -
VS负压对应策略
为了降低VS负压,优化PCB布局降低寄生电感是最有效的。PCB布局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手段:如上下功率管的摆放尽量靠近;驱动芯片靠近被驱动的功率管以减少驱动芯片地到功率器件地。
另外一个途径是降低di/dt值。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增大关断电阻R1,但以此同时,需要考虑可能会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图 5. Rvs连接电路
图 6. VS端增加反向二极管和稳压管
为了使得VB与VS间的电压差小于VBS_ABSMAX,推荐在VS与VSS间加入一个稳压管与高压二极管串联。VB-VS≤VBS_ABSMAX,则稳压管耐压值选择需考虑:VZ≤VBS_ABSMAX-VCC。
- 半桥中点负压及应对策略 -
SLM2304S实验测试
SLM2304S负压测试波形
图 7. SLM2304S VS 端没有串联电阻
-22V 300ns 负压波形
CH1: HO 丨 CH2: HIN 丨 CH4: VS
图 8. SLM2304S 串联电阻Rvs=10ohm
-37V 300ns 负压波形
CH1: HO 丨 CH2: HIN
CH3: 芯片端VS 丨 CH4: 半桥中点VS
从图7,图8对比可看出,VS端未串联电阻,在300ns,负压22V就出现了波形异常,而VS端串联了10Ω电阻,负压达到了37V才出现异常。另外如图8所示,在半桥中点 有37V的负压,而芯片端的VS电压最大值只存在了20V附近,大大降低了芯片端的负压值;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外部负压的数值,相当于提高了芯片的耐负压能力。
- 半桥中点负压及应对策略 -
测试总结
VS的负压大小与持续时间关系到驱动芯片的安全、正常工作。瞬态负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寄生电感,电流变化的速率。通过对外围电路的有效设计,可以增强驱动芯片在系统中对负压的耐受能力,使其能在恶劣工况中安全工作。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