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博通610亿美元收购VMware案被欧盟全面审查,除了“反垄断”还要给“好处”?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根据外媒的最新报道,博通公司拟以610亿美元收购云计算公司VMware的并购案迎来了新的挑战,欧盟反垄断机构准备对这起并购进行全面的审查。知情人士透露,欧盟有关官员表示了对这起并购的担忧,需要博通说服欧盟监管机构,让他们相信并购能给欧盟带来足够的好处。

“并购狂魔”遇到了麻烦?

今年5月份,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博通公司正在与VMware谈判,商量对这家云服务提供商进行收购。当时,VMware的股价显示为403 亿美元,大概就是该公司6年前的水平,分析人士认为这笔收购案的价值将超过600亿美元。
 
随后,又有知情人士出来证实,这笔交易的金额达到了61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2022年全球第二大并购案,微软和动视暴雪的并购案金额为687亿美元。虽然数额巨大,但是想想博通公司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并购才到今年的规模,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并购狂魔”而言,这并不让人意外。目前博通的股价虽然有所回落,但依然高达2200亿美元。
 
去年11月1日,戴尔科技宣布已完成分拆其对VMware 81%的股权。拆分之后,VMware成为一家市值达640亿美元的独立公司。
 
目前,在VMware的官网上拥有多种产品,包括云与边缘基础架构、多云环境、安全性和网络连接等,每一个方案下还有丰富的子系列。比如在应用平台列表下还有提高开发人员速度,实现 DevSecOps 成果,迎接平台操作模式,成为云原生 CSP等其他的分类列表,并且这些子列表下还有很多方案。因此,很多人如果只是看VMware的官网,实际上很难定义出这家公司到底在云计算领域做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VMware公司总裁 Sumit Dhawan曾在VMworld 2021大会对该公司的价值做过总结,“一方是让客户实现多云环境中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支持DevSecOps模式,提供上云最智能化的路径,支持边缘和应用现代化。”
 
VMware首席执行官Raghu Raghuram在该公司和戴尔分拆时也有提到,“VMware的客户根据合适的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云和云服务,并转向多云环境。我们可以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多云平台,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创新和企业管控,进而加速其现有和未来业务发展。”
 
实际上,VMware可以被定义为终端客户和云服务商之间的粘合剂或者润滑剂。因此,VMware与AWS、Azure、谷歌云、阿里云、甲骨文、IBM 等几乎所有的云服务商进行合作。
 
那么,博通为什么要收购VMware呢?难道又是一个“买买买”的商业操作?在“老博通”成长的过程中,这家开发出了调制解调器的公司自2000年开始,先后并购了蓝牙和WiFi芯片制造商Innovent Systems、电信和互联网提供商Altima Communications、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供应商Newport Communications、PON解决方案BroadLight等,“老博通”还通过收购扩展了多媒体和存储业务。而安华高实际上是“新博通”的前身,这家公司来自安捷伦科技的芯片部门,并先后收购Nemicon、CyOptics和Javelin Semiconductor,2015年安华高宣布以370亿美元并购“老博通”,被称为半导体并购史上的神来之笔。
 
因此可以说,无论如何追根溯源,博通都是一家痴迷并购的公司,但也总是能够讲出并购的逻辑来。在谈论收购VMware时,富国银行分析师认为,“收购VMware将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这与博通专注于构建深化的企业基础架构软件战略相一致。”伯恩斯坦分析师指出,“收购VMware将使博通软件部门的规模大约增加三倍,并使合并后公司的整体软件组合接近 50%。”
 
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则表示,“收购案涵盖三大主题,分别是多云(Multi-Cloud)、云端原生软件开发以及定价,未来VMware的加入将能提供一套软硬件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云端需求。”
 
据悉,如果这笔收购完成,博通软件集团(Broadcom Software Group)将更名为VMware,并以VMware身份运营。完成并购之后的博通将成为全球云服务市场里,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公司。
 
从当前全球云服务商的布局来看,软硬件一体基本是大趋势,能够让云算力得到充分的利用。百度智能云IaaS网络负责人王佩龙此前就曾表示,如今的云网络面临着带宽、安全、功耗、部署和碳达峰等多方面的挑战,多云、混合云、边缘云等新的云计算架构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提供超大带宽的同时缩小故障域、降低时延、减轻服务器间负载不均的问题,增强不同云在不同业务间的调度能力。
 
当然,对于公司运营而言,博通收购VMware之后,公司的业务重心将从设计和销售半导体的核心业务转向企业软件,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要先搁置一边,需要先说服欧盟,告诉他们能够从这笔收购中得到好处,这比过往解释反垄断更为复杂。分析人士在此前认为,全球云服务市场本来就充斥着巨头类型的企业,博通收购VMware只是让这种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完全和垄断不沾边,因此欧盟的审查不会进入到第二阶段。
 
然而,目前的情况证明,很显然这位分析师错误估计了当前的全球科技市场格局。此前,博通已经和欧盟并购监管机构进行数月的初步讨论,当时预计的审批日期是12月20日。但在上周早些时候开展沟通会议时,博通似乎并没有说服欧盟监管部门。因此,目前欧盟宣布开启全面调查,初步预计周期是4个月,将收购期限继续拖延。
 
博通方面回应称,由于此次收购规模较大,关键地区的审查都可能延长,但仍然相信这笔交易可以在博通公司的2023财年结束前完成。该公司2023年财年将于自然年2023年的10月30日结束。

大规模并购难上加难

通过博通此次收购事件能够发现,目前全球的产业环境并不利于科技公司发起大规模并购。此前有知情人士点评博通收购案时表示,“只有存在真正的竞争问题,比如横向、纵向、止赎风险,欧盟委员会才会进入第二阶段审查。我认为我们可以证明这些风险在本案中并不存在。”
 
但就像上面提到了,这些都是常规的审查流程,而当前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在审查时,除了讨论反垄断行为,还会增加地区外不可控因素的讨论,以及对本地区产业的利好。也就是说,在进行大规模并购审查时,是否能够给到对应的国家或者地区足够的“好处”,让其在并购完成后依然能够制衡并购后的公司,或者这起并购不会对该国和地区造成信息安全风险。
 
比如在更早之前高通收购恩智浦的案例中,高通公司获得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批准,最终却卡在了中国监管部门这里,最终因为审查周期过长而不得不宣布终止并购。这起并购放在国际视野下,由于英飞凌、瑞萨和ST等公司的存在,并不存在垄断性的问题,但是却对中国刚刚起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非常有影响,包括方案和国产芯片层面。最终,高通也没能让中国监管部门打消这方面的顾虑。
 
更加离谱的是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案。2021年7月5日,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宣布完成收购英国最大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然而,针对这种已完成的并购,英国商务部都能以“安全评估”进行全面的审查。英国商务部在声明中指出,根据英国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政府有权审查并在必要时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符合条件的收购,甚至直接驳回。有知情人士透露,英国商务部反常举动是因为一名美国驻英国大使馆外交官的“怂恿”。
 
此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发表观点称,“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几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卷土重来。在这种大背景下,大规模并购除了要面临反垄断审查,还要让审查方看到足够的“好处”。

写在最后

当前,全球科技受到了地缘政治的严重干扰,导致各国家和地区发展高科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此前美国、欧盟和日本陆续出台的芯片法案和财政支持就是力证。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并购成功的概率极低,各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掺杂了太多其他诉求,要想一一满足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jf_94980416 2022-12-13
0 回复 举报
不错哦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