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O系列示波器凝时获取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实现

描述

当空中雪花飘落,雪花之美令人惊叹;当闪电划过深空,转瞬即逝。电子信号在导线中飞速穿梭,而一个个异常信号和串扰却让熬夜的调试的工程师们抓狂。如何快速捕捉它们,让恼人的异常无处遁形,凝时获取或许是一个好办法。

UltraAcquire凝时获取模式

01什么是UltraAcquire凝时获取模式?

UltraAcquire凝时获取模式,是RIGOL为了满足用户捕获瞬发信号、便于用户快速回溯浏览历史波形以及其中的异常而设计的特殊采样模式。

闻其名,凝时获取,将时间凝固、存储、回放。

一系列操作让DHO4000与DHO1000系列示波器达到了1,500,000 wfms/s的瞬时捕获率,经过触发后的异常信号被高速地捕获并存储,供用户后续回放、分析。

存储

▲1,500,000 wfms/s的瞬时捕获率

02

凝时获取模式的工作原理

由于数字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所限(《百万刷新率,了解一下?》一文中有所概述,感兴趣的伙伴可以阅读了解),采样死区一直是数字示波器的一个痛点和难点。倘若凭借巨大的算力来加速整个数字信号采样处理显示过程,这对于入门款和中端数字示波器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另辟蹊径给用户新的选择——凝时获取模式。  

参照下面的简图,带大家了解凝时获取模式的工作原理:

存储

▲凝时获取模式工作框图

在普通实时采样模式下,示波器将如下图进行工作:

存储

而在凝时获取模式下,通过下方简图中的颜色划分,对比了解示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差异:

存储

图中橙色区域代表死区时间,绿色代表采样时间。在普通实时采样的过程中,数字示波器将按照1、2、3、4、5、6的过程进行采样,那么死区时间占总时长就是固定的占比,即:

橙色区域 / ( 橙色区域 + 绿色区域 )

我们可以看到橙色区域远比绿色区域大,实际上数字示波器的死区占比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把耗时的操作5和操作6放在一连串重复的1、2、3、4组合之后,那么死区占比也将减少了,而且随着重复组数的增加,死区占比会随之减少,逼近仅有1、2、3、4的操作组合,即可极大缩短死区时间,换而言之也就增加了波形捕获率。

03

凝时获取模式的实现

DHO系列示波器与DS70000系列一脉相承,通过自身搭载的强大的采样单元和触发单元实现波形从采样到数字触发到存储的快速循环和精准采集。  

▼DHO4000系列

存储

   

存储

▲DHO1000系列

04

凝时获取模式的优势

异常信号、毛刺、电源负载变动……这些都是让工程师们无比憎恶的信号,为了快而准的抓住这些信号并对其进行回放、分析,超高波形捕获率+可逐波形回放的凝时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工程师们的“时域显微镜”——凝结时间,无限放大。


下面是分别使用DHO4000系列示波器普通数字荧辉和凝时获取模式两种模式下,捕获一个脉冲串中偶发毛刺的示意图:

存储

▲普通数字荧辉模式

存储

▲凝时获取模式  通过两种模式下演示动图可以对比看出,在DHO的凝时获取模式下异常信号无处遁形。

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无论是排查IOT设备在收发数据时的瞬时功耗增加导致的异常,还是排查数字系统中串扰信号等,DHO系列的凝时模式可以提供5种呈现模式,帮助您选择最直观的方式,对每一帧急速捕获的波形进行逐帧回放、分析,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模式效果 > 

存储

▲瀑布模式

存储

▲相邻模式

存储

▲透视模式

存储

▲重叠模式

存储

▲马赛克模式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