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CTC技术相关知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CTC (Cell to Chassis) 电池技术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辆底盘内部的电池技术。

CTC 技术省去了从电芯到模组,再到电池包的两个步骤,直接将电芯安装在车辆平台上,是 CTP(Cell to Pack)的进一步集成方案。   CTC 的技术思路与飞机将燃料箱融于机翼一体而不是另做燃料箱这一设计相类似,其目的是高度集成化,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与总装工艺,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CTC 电池集成方案,省去模组:

热管理

  CTC 方案灵感源于机翼油箱:

热管理

  特斯拉 CTC 技术将首次运用于 Model Y 车型上,并将在德国柏林工厂实现量产,预计量产时间为 2022 年。CTC 工艺技术的进步有望显著降低 Model Y 的 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  CTC技术的演变 

热管理

动力电池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段,分别是:

标准化模块的1.0时代,

采用大模组的CTP 2.0时代,

和代表目前业界最高水平的CTC 3.0阶段。

热管理

在1.0时代,动力电池被称为标准化模块,结构非常繁琐,从内到外分别为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许多个电芯打包成一个模组,许多个模组再打包成电池包,最后安装在车上。但只有电芯是用来供电的,这种“过度打包”不仅需要设计、生产额外的零部件,也要占用额外的空间,这就导致电芯的空间占比减小了。      

热管理

2.0时代被称为“大模组”时代,主要思路就是设计更大的模组,减少模组数量甚至是无模组,来尽可能减少这个层面的零件数量和空间占用,最有代表的就是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热管理

3.0时代标志着电池和底盘集成设计的方案开始问世。CTC是“cell-to-chassis”的简称,就是“将电池和底盘融合设计”的意思。同时,还要有更智能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的使用进行更智能的监控、管理和优化。  

热管理

CTC技术的难点及设计思路

电池与车身的集成主要的难点在于:

需要保证电池本身的密封性能,安全性;

需要保证电池与车身集成后,成员舱的密封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地板面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集成于电池,相当于电池上壳体替代了中地板的一部分结构。电池上盖与门槛及前后横梁形成的平整密封面通过密封胶密封乘员舱,底部通过安装点与车身组装。  

热管理

此种方案优点在于:

电池包作为一个整体与车身集成,电池本身的密封及防水要求可以满足,电池与成员舱的密封也相对简单,风险可控。

方案二:地板面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集成于车身,相当于将电池包的结构分为上壳体和电池本体两个部分。通过密封胶实现车身与电池本体的密封,底部通过安装点与车身组装。

此种方案的风险在于:

拆散了电池包的结构,下车体框架密封电池,由于车身结构较多连接接头、定位孔、漏液孔等影响,现IP67等级(沉水1m,半小时,无水气侵入)电池密封困难,IP69更难实现。下车体框架密封电池,严重增加电池进水造成电芯短路起火风险,安全隐患严重。

电池-车身匹配界面所有零件及总成,均需进行100%气密性检测:

需在总装车间开发检测线和返修线,导致生产节拍大大降低,增加成本及工时。

如出现问题,漏气点排查困难,无法短时间内返修完成,存在停线风险。

无法返修将导致整台车身报废。

热管理技术难度再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大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具有极高重要性,直接影响电池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也是保证电池甚至整车安全的关键。温度过低时,电池性能下降,续航里程缩短;温度过高时,出现严重的热聚集后可能导致热失控,发生严重的事故。

动力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要求高,热管理系统技术难度大。一方面,由于“木桶效应”,电池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取决于最不稳定的电芯;一方面,在保证电芯一致性的前提下,二次不一致性对汽车厂商的电池系统集成水平、热管理设计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大单体差异,带来性能衰退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链式反应”可能会因为一颗电芯的热失控导致整个系统的热失控。因此,由于动力电池对温度一致性的极高要求,其热管理系统的设计通常非常复杂,技术难度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也将因 CTC 而提升。CTC 将电池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中,没有了模组和 PACK 的结构保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对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要求更高,热管理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技术上也将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认为热管理系统上具备技术优势的供应商将受益于 CTC。

当技术还处于概念阶段的时候,往往看起来比较遥不可及;但当技术开始走向落地时,进展往往会超出预期。零跑正式发布了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可以提升车辆续航约 10%,零跑C01车型将率先搭载。此外,零跑还宣布将对 CTC 技术免费开放共享。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重视起了CTC技术,福特、沃尔沃、大众、LG、宁德时代、国内初创公司悠跑科技多家大牌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入局这一技术,相信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并且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开发效率,相信这一技术可以引领未来的潮流。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