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能救命! eCall in EMC测试方案来了!

描述

守护

开车时突发急症,如何快速求救?

遇到严重车祸,陷入昏迷怎么办?

半夜车辆侧翻,移动困难,手机也不在身边?

这时候,只有靠紧急呼叫系统eCall救命了:它能在汽车发生事故时被动激活,把紧急信息发送给救援平台,以此来提供救援服务;也能通过实体按键,手动触发呼救功能。

eCall,小小一个按钮,紧急时刻为生命再添一道防护。

这个能救命的按钮,你了解多少?

在汽车驾驶舱的内部,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按钮,但却能在危急关头为我们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它就是"eCall"。"eCall"是"emergency call"的缩写,即"汽车紧急救援呼叫系统",是欧盟提供的一项紧急救援技术,用于减少发生事故和意外情况下的响应时间。

eCall基本上由三个重要系统组成:车载电子系统(IVS,车载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电话通信网络(移动电话加固定网络)和紧急呼叫中心(公共安全应答点PSAP)。当事故发生触发特定事件时(例如安全气囊弹出),IVS 就会将收集到的数据集(MSD, Minimum Set of Data),如车牌号、位置信息等通过BBPM的语音电话方式发送给公共安全应答中心PASP,PASP在解析MSD之后启动救援服务。

仅仅在2016年,eCall就在欧洲范围内从死神手中夺回了2500条鲜活的生命!

数据集

现代eCall系统的部署基于ETSI 和CEN标准,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发了。该系统当前设计工作在GSM或UMTS网络中,预计到2035年,该系统的渗透率将达到100%,并逐步过渡到4G LTE和5G NR。传统的eCall也将升级为更具优势的下一代紧急呼叫系统,即NG-eCall。当前,世界各国和联盟都在制定和执行eCall或类似的技术要求:

欧盟EU:从2018年4月起,欧盟销售的M1、N1大批量认证新车型必须配备符合(EU)2015/758 法规且获取欧盟认证的112-based eCall。

中国:2018年1月,工信部网站公开征集对《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2022年3月,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启动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标准研制立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我们自己的国家标准。

俄罗斯:Era-Glonass系统。该系统与eCall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是一致的,只在技术细节上略有差异。

eCall in EMC测试方法来了!

eCall承担着在紧急关头救命的重任,因此在充满电磁干扰的日常环境中,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eCall相关的EMC测试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GNSS接收机

• IVS(包括 MSD处理模块)

• 语音系统(麦克风和扬声器)

• 无线通信系统(GSM/WCDMA/LTE等)

• 各种相关传感器和事故检测功能

尽管eCall相关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和法规姗姗来迟,但最终,它还是来了!第一个关于eCall的EMC测试标准UNECE R10 Rev.7即将发布。首次明确在EMC环境中具体的测试方法以及性能判据,并强制执行。UNECE R10 是最广泛使用的汽车电子EMC法规,只有通过该认证的整车和汽车电子产品,才能在欧盟和全球50多个UNECE协约国销售。

该标准要求对汽车中涉及到eCall的零部件、系统和整车进行EMC相关的测试,以保证在有电磁干扰的环境中eCall各项功能的良好稳定工作。

在最新的UNECE 第128次会议UN Regulation No. 144 (Accident Emergency Call Systems)议题中,EMC专家们提出了对eCall in EMC的测试方法,并对这些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

当前正在讨论的测试方法包括:

• 对被测车辆进行干扰测试(EMS),并在干扰发生前和干扰后,验证eCall功能的正确执行(option 1)

• 在电磁干扰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持续进行eCall各项功能的实时监测(option 2a和2b)

各种备选的测试方法对比和区别如下

数据集

R&S eCall in EMC

测试解决方案助力守护您的安全

目前,国内的权威检测机构和头部车企已经成功采用了多套R&S eCall EMC测试系统。R&S的技术底蕴助力中国eCall相关测试和标准的制定,一起守护您的安全!

罗德与施瓦茨是测试与测量、系统与方案、网络与网络安全领域的供应商。公司成立已超过85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作为一家独立的科技集团,罗德与施瓦茨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更安全与互联的世界。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