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举办5G新生长发布会 兴建5G价值可达路径

描述

12月14日,中兴通讯在线上举办了“5G新生长 未来网络发布会”。结合当前不确定性大环境,及5G发展逐步迈向深水区的新阶段,中兴通讯在发布会上,围绕如何构建5G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达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发布会还同时邀请了国内三大运营商伙伴,共同分享在5G发展新阶段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中兴通讯认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面向未来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让创新更具价值?问题求解的核心就在于用创新解决现实问题,并兑现5G价值。  

中兴通讯主张的5G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达路径

首先,持续深耕现有的价值存量C,降本增效,守正是远行的基础;

    其次,拓展不确定性中确定性的价值增量Δ,开源扩土,有增长才能有发展;

    最后,不断探索不确定性中潜在的价值变量V,培育商机,有储备才能占先机;

    由此形成合力,以价值目标导向驱动创新投入,持续迭代,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5G价值兑现路径。

 

价值路径解码

 存量,是移动网络基本的通讯服务领域。这部分是价值基本盘,需要精准高效,且稳中求进。随着未来业务的发展,网络需要继续更快、更广、更深,以精准实现,做好迎接千亿级物联时代的到来。网络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如何利用芯片演进和智能化等手段不断地提升能源,网络和运营效率,保障用户体验,为运营降本增效,也是这一领域需要持续深耕不断创新的方向。

   增量,即不确定性中确定的增长领域,产业数字化和综合信息服务升级是目前已明确和清晰的两条赛道。产业数字化升级是5G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以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走进生产域(OT),解决生产域的痛点问题,其中确定性保障是核心所在;随着社会数字化的进程,要求网络、算力、数智安全等能力全面发展。新一代云网基础设施的持续创新,将是综合信息服务升级的核心支撑。

   变量,是不确定性中尚处在探索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迭代、拓展边界、把握先机的领域。通讯从语音、视频向XR和元宇宙的发展,生产生活仍有诸多领域需要数智能力深度赋能。在这些场景的支持上技术上则有演进、有跨界、有跃变。例如通讯与感知的融合,通讯向空天地一体的扩展等。未来不等待,要积极探索。

   5G新生长从春林初生到数智热带雨林

   在5G价值路径行进中,价值变量V会逐渐明确和清晰,转变为增量Δ;同理,规模化发展的增量Δ也会逐渐成为价值存量C的一部分贡献于价值基本盘。以此方式,总价值R便会不断增长。这个价值不断被创造和增长的过程,就是5G新生长从春林初生到数智热带雨林的发展过程,也是5G未来网络演进、用创新兑现5G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可达路径。

    大会期间,三大运营商合作伙伴也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各自精彩观点。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分享了”可重构智能超网络“创新实践,通过对覆盖、资源和体验的智能重构,打造高速泛在、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和安全可控的通信网络。并基于此,全面拓展新业务、新场景、新领域,通过做深大联接,为数字经济提供第一联结通道。

    中国电信集团云网发展部副总经理李进,结合中国电信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探讨了5G确定性网络的发展和未来。他提出,确定性网络是实现5G全连接工厂的关键基础能力,是信息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电信以场景驱动,通过组合创新打造确定性网络能力体系,形成了可规模复制、个性化耦合的解决方案,满足多场景定制化需求。同时,他呼吁产业各界共同携手,打通云、网、边、端融合的堵点,以产业数字化的繁荣促进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实现。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分享了对算力网络中新型算力的思考与实践。中国移动围绕“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多要素融合和一体化服务”的发展目标,从夯实算网底座、构建融数注智算网大脑、开创算网服务1.0、构建创新技术体系、打造算力网络实验示范网,五个方面体系化地推动算力网络发展。同时,GPU和DPU已经成为新型算力技术的第二大和第三大颗芯片,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共建了新型智算开放实验室、DPU创新开放实验室,共同推动GPU和DPU数据中心两大芯片的产业繁荣发展。共创算力网络新基建,共筑数字经济新未来。

    今年,福建移动与中兴通讯合作,实现了意图驱动技术在业界的首家落地。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杨慰民博士分享了福建移动自智网络建设实践。当前,中国移动自智网络基本实现了L3自动化闭环,将向着L4智能化闭环方向演进。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在标准、技术和产业协作中的影响力,联合产业伙伴,一起为迈向高阶自智网络共同努力。

    中兴通讯致力于与全行业伙伴共同探索并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腾飞,共筑数字社会新价值。5G新生长,行而不辍,创新不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