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首位全球半导体公司CEO访华,多家国际大厂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正面临新的局面,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近日在美国公开演讲时透露,受地缘政治影响,已经彻底改变全球半导体厂商所面临的处境,并警告称,全球化几乎接近死亡,自由贸易也快消失了,并且长时间并不会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考验各大厂商对未来局势的洞察,我们看到不少企业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更有意法半导体CEO在近期来到中国拜访客户,成为疫情三年来首位来访中国的CEO,此举意义深远。
 
ST CEO开启中国之行,本土企业持续扩产
 
对于众多跨国半导体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不论是从营收占比,还是未来的发展上,相关企业都不希望错过这趟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高速列车。
 
ST近日发文透露,S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和全球市场营销总裁Jerome Roux于2022年11月重启了对中国的客户的拜访,这也是疫情后近三年来首位访华的全球CEO,ST表示,这展示了意法半导体对中国市场大力支持和本地客户的承诺。
 

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图源:ST)
 
此次ST高管之行主要前来了解中国的汽车与工业市场,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志平表示,中国是ST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Jean-Marc是疫情以来首个恢复中国客户拜访的全球半导体公司CEO,这足以突显意法半导体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和工业市场充满信心。
 

图源:ST
 
同时,位于中国的企业也在加大对国内半导体市场的投资力度。据统计,2022年国内12英寸晶圆厂总产能约为135万片/月,按照现有规划统计,一旦计划落地,未来将至少达到327万片/每月,为目前产能的2.4倍。
 
其中包括广州粤芯三期投资25亿美元,新增4万片/月产能;深圳华润微电子投资220亿元人民币,新增4万片/月12英寸功率器件;广东芯粤能将投资90亿元人民币,新增4万片/月6/8吋SiC产能等。此外,如深圳鹏芯微、广州增芯、珠海横琴方锐联合等项目都在逐步推进中。
 
除了本土企业以外,外资在中国大陆建设的晶圆厂也在积极扩产中。比如三星、SK海力士、联电、TI等。其中SK海力士最为突出,在收购英特尔大连厂后便持续加码投资建设新厂,2022年5月,大连市政府与SK海力士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Fab68B(三期)项目正式开工。
 
SEMI在最新的《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中透露,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在2021年至2023年间建设84座大规模芯片制造工厂,并投资500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今年开始建设的33家新工厂和预计2023年将新增的28家工厂。
 
数量上,预计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第一,该地区计划有20座成熟制程的工厂/产线,中国台湾地区将开始建设14个新工厂/产线,日本和东南亚预计将在预期内分别建设6个,而韩国预计将开始建设3个。
 
此外,还有企业认为中美半导体之间的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贺利氏便计划加大常熟工厂在LED产业和电子电力行业方面的投资。贺利氏方面表示,除了部分关于汽车及半导体的零部件为海外进口,有超过80%的原材料为中国本土供应,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不论是从ST的CEO重启访华之旅,还是外资在国内工厂的扩产规划,足以证明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生命力。中国大陆本身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足以让众多企业获得成长,这也是为何中国市场仍在源源不断的吸引外资参与其中。
 
三星看好在华市场,欧洲半导体企业表态不放弃中国
 
在过去3年新冠疫情的持续延烧下,全球GDP平均增速下降了50%,此外,如俄乌冲突、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干预下,都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尽管全球各大地区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仍可能出现5%左右的降幅。
 
但中国市场近日对疫情进行了调整,同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创新道路,让国内半导体有望走出独立行情。从市场来看,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由2017年的78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数量也在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11月,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数量达到707件,投资金额达到1178.04亿元。
 
也正是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与活跃,众多半导体厂商表态对中国市场仍持有信心。三星(中国)半导体副总裁徐正贤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三星半导体西安工厂2022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该公司落户于西安高新区,目前项目总投资高达270亿美元,这也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对于当前的局势,三星方面也表示,短期虽然有一些困难但长期来看,三星一直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前景,并没有撤离或撤资的想法,未来也将持续在中国投资。
 
不仅是三星,在美国的不断施压下,仍有众多半导体大厂希望能继续与中国市场进行合作。11月,据英国媒体报道,包括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和恩智浦等CEO均表示,并没有计划停止在中国的运营。
 
意法半导体CEO Jean-Marc Chery透露,ST的目标为2025年-2027年实现收入超200亿美元,营业利润稳定在30%。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中国市场约占ST总营收的30%。
 
同样,中国市场也是英飞凌、恩智浦的第一大营收来源,据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1财年,英飞凌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规模达到41.95亿欧元,占据总营收的38%,远超其他地区。对于恩智浦更是如此,2021年恩智浦营收为110.63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和亚太区占比达到58%,仅中国大陆营收占比便达到了37.8%。
 
恩智浦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也在近期公开表示,尽管市场在不断起伏,但在中国整体战略是不变的,将持续坚定地加大研发与合作投资力度,持续为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赋能。
 
写在最后
 
随着国内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国内半导体企业正在快速适应这一新的变化,不少地区更是组织相关厂商出海洽谈业务,积极的变化也将加速国内经济的复苏,近期被动元器件备货潮的提前也在预示市场复苏远比想象中要快。
 
即便是在此前,不少外资企业也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反而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深与中国客户的联系。伴随市场的开放,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更多全球半导体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当中。开放与包容是不变的主题,没有任何企业与国家和地区能够单独实现半导体产业完全的自给自足,而中国早就明白了这一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