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能温差发电热力系统分析

描述

摘  要:

以热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根据有机朗肯循环可以建立一种雪能温差发电系统,该系统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根据对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影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汽轮机压力和循环工质、各类泵耗功等,但最根本的两个因素就是进口蒸汽压力和循环工质的选取。鉴于此,通过分析得出了汽轮机进口蒸汽压力的最适值,并对工质物性参数进行研究,得出了较安全、环保的循环工质。

0  引言

自从能源危机发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弥补能源短缺和减少污染的途径之一[1]。地表陆地30%覆盖着雪,雪能是巨大的能源库。每年雪的自然融化都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而雪能温差发电能够利用天然环境,对雪的冷能进行利用,因地制宜,实现发电。雪能发电不仅成本低,而且非常环保。我国有丰富的积雪资源,大部分为季节性积雪,并且多分布于高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区[2]。黄河和长江的水几乎都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高山融雪,因此青藏高原的雪每年释放出的雪能不可估量。在西部偏远地方实行雪能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用电问题,而且可以降低运输电力的成本。

1  雪能温差发电系统原理和构成

雪能温差发电系统发电主要依靠热力循环系统完成,所构成的循环方式为朗肯循环。朗肯循环发电作为一种有效的低温热源驱动发电技术,已在地热、太阳能和工业余热发电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然而在现有文献中,热源温度往往大于温海水温度[3]。雪能温差发电系统循环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设备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工作流程:将蒸发器放在地下热水源旁边,冷凝器放在覆盖雪的高山,用管道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连在一起,选取循环工质,将循环工质放置在蒸发器中,利用地下热水让低沸点的循环工质蒸汽化,在循环工质被地下热水加热沸腾后,会顺着管道向上端跑去,冲击汽轮机并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最后乏气到达冷凝器,利用雪将循环工质再次液化。通过管道循环工质再次回到蒸发器中,进行下一个循环。冷凝器里的雪液化成水,通过管道流下高山,在管道上安装水轮机,将水的势能转换成驱使机械旋转的机械能,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输出。

热力系统

2  系统关键设备热力分析

雪能温差发电系统的循环过程T-S图如图2所示,数字对应过程与图1对应,其分为4个阶段:

(1)1→2 高压气体不断冲击汽轮机,带动汽轮机叶片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过程为等熵膨胀做功过程。

(2)2→3 乏气在冷凝器中和雪进行热传递,再次变回循环工质,该过程为等压冷凝过程。

(3)3→4 工质泵对循环工质进行加压,该过程为等熵加压过程。

(4)4→1 循环工质在蒸发器中再次吸热转化成蒸汽,该过程为等压升温过程。

热力系统

在循环过程中,对循环系统做以下设定:

(1)地下热水和循环工质都处于稳定流动状态,循环工质一直为饱和状态;

(2)系统对外绝热,处于理想状态;

(3)忽略循环工质在蒸发器、冷凝器和管路里的流动阻力[1];

(4)整个系统无摩擦耗能。

各设备的状态方程如下:

蒸发器:

热力系统

式中:Mw为地下热水单位流量(kg/s);Wf为氨水工质理论流量(kg/s);h为比焓(kg/J),h的下标与图1对应。 冷凝器:

热力系统

式中:M为系统中冷凝单位工质所需要的雪的理论值(kg/s)。 汽轮机是一种将蒸汽的热能转变成轴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其为温差能发电的关键设备,汽轮机进口工质的状态为饱和状态或过饱和状态,汽轮机内部进行的是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4]。汽轮机做功方程为:

热力系统

式中:T为汽轮机的功率(W)。 工质泵:

热力系统

式中:WP为工质泵的功率(W)。 循环热效率:

热力系统

每做1 kW·h(3 600 kJ)的功消耗蒸汽的量,叫汽效率。汽效率计算公式:

热力系统

式中:Wnet为单位质量下做的净功(W)。 当雪融化成水,通过管子从高山流下,冲击水轮机时,重力势能转化成机械能,方程为:

热力系统

式中:Wz为重力势能做的功(W);M为单位水的重量(kg/s);H为高山到水轮机的高度差(m)。  

3  系统性能分析

3.1 汽轮机进口压力对系统的影响

循环效率是检测循环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而汽轮机进口蒸汽压力又是影响循环热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5]。气体在汽轮机中做的功与气体的进口压力密切相关。

比较陈凤云等《朗肯循环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性能理论分析与试验》[1]、吴浩宇等《一种高效海洋温差能发电循环的性能分析》[5]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热力系统

分析可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进口蒸汽压力低于0.85 MPa时,循环热效率随着汽轮机进口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进口压力高于0.85 MPa时,循环热效率随着压力增加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当汽轮机进口气体压力小于0.85 MPa时,随着汽轮机进口气体压力的增大,平均蒸发温度升高,此时的平均吸热温度增大,因此热效率增加[1];当气体压力大于0.85 MPa时,循环工质因为压力过大,由气态转化成液态,因此循环效率下降。由此可得,最适进口蒸汽压力为0.85 MPa。

3.2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选择

根据不同的饱和蒸汽曲线,可以将循环工质分为干流体、等熵流体与湿流体,其T-S图如图4所示[6]。

热力系统

在选择工质时,应该严格满足以下条件:

(1)工质的安全性,必须无毒、不易燃、不易爆炸。

(2)工质的环保性,如果管道泄漏,工质不能污染环境,加速全球变暖,破坏大气层。

(3)工质的热稳定性,工质不能因为受热分解成其他物质。

(4)工质廉价,易购买[6]。

(5)化学稳定性。有机流体在高温高压下会分解,对设备材料产生腐蚀,甚至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所以要根据热源温度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工质[6]。

对三种流体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干流体和等熵流体比较适合做循环工质,常用工质的相关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

热力系统

有机工质热物性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特性,而有机工质传热特性影响系统中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和冷凝器)的换热效果[7]。表1工质中,环保性、安全性、热物性和热特性都符合要求的工质有R236ea、R245fa,可用作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  

4  结语

本文以热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对雪能温差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压力小于0.85 MPa时,循环热效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当压力大于0.85 MPa时,循环热效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下降。

(2)由系统关键设备热力分析可知,影响雪能温差发电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汽轮机压力和循环工质、各类泵耗功等,但最根本的两个因素就是进口蒸汽压力和循环工质的选取。

(3)在选取循环工质时,要以安全、环保为首要条件,以系统热循环效率最高为目标,可选取R236ea、R245fa。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