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交换机基础配置命令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一、基础配置命令

1、用户模式

登陆设备后,直接进入用户模式,尖括号表示用户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只能执行少量查看配置的命令;

交换机

2、视图模式

用户模式下,输入system-view或者sys进入视图模式,方括号表示视图模式,可执行设备全局配置的命令;

交换机

3、交换机改名

 

交换机

 

 

交换机

 

这个提示信息,比较烦人。每次更改了什么配置都会显示出来,影响调试。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关闭掉

交换机

4、进入接口

 

交换机

 

5、退出此端口

交换机

二、创建vlan并将端口加入vlan

1、创建vlan

创建单个vlan

交换机

批量创建vlan

交换机

2、更改端口的链接类型

由于华为交换机的端口出厂时默认都是hybrid类型或auto类型的,所以无法立即加入vlan,需要更改端口的link-type后,才可以加入vlan。单个端口更改方式如下:

交换机

为何要选择access类型??

因为我们是终端PC与交换机相连,要求PC只能只能和上级交换机通信,所以必须只属于1个vlan

以太网端口的链路类型有三种:

Access 类型:端口只能属于1 个VLAN,一般用于交换机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

Trunk 类型: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 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 之间的连接;

Hybrid 类型: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 的报文,可以用于交换 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Hybrid 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 的报文发送时不携带标签,而Trunk 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 的报文,发送时不携带标签。

trunk端口用于交换机相连,pvid必须一致。

access 类型只能属于1 个vlan

规模较大的企业局域网,不建议使用vlan1,所以trunk端口不允许vlan1通过

3、端口加入vlan

交换机

以上的操作是单个操作,如果配置端口比较多就很麻烦,下面我们来批量操作。

4、端口的批量操作——端口组

原理就是创建一个端口组,把要更改的端口加入到端口组中,然后统一更改类型加入vlan。也可以理解为群组端口,统一配置类型加入vlan.

批量更改,先更改端口类型,再统一加入某个vlan,如下:

交换机

5、vlan的查看

全局查看vlan信息

交换机

查看端口与vlan对应关系

交换机

6、允许所有vlan通过

 

交换机

 

三、首次登入交换机或路由器

第一次上电和恢复出厂是一样的,我们先说一下恢复出厂设置。

1、恢复出厂设置

注意Y和N的选项,不要输错。

交换机

2、设置新密码

新交换机第一次上电,或恢复出厂设置后,要求设置新密码

出厂自带的用户名是admin,密码是admin@huawei.com

交换机

3、首次保存配置

第一次保存设置时,需输入文件名,只需按回车

交换机

4、设置日期和时间

交换机

设置console口的连接方式,可设置为无,仅密码,用户名密码等方式

交换机

5、开启必要的服务和功能

开启telnet服务,stp功能,http服务

交换机

6、设置vty,telnet登录

 

交换机

 

7、设置一个用户用于网页登录

 

交换机

 

由于第一次登录时,console口要求用户名密码登录,所以无法删除本地用户admin,此时可退到<>视图,保存设置,退出交换机,再重新登录。由于我们已经将console口的认证方式改为仅需密码,所以可以再次进入aaa,删除用户admin。删除后,再建立admin,权限,服务类型等,均可由我们自己控制。

交换机

如遇更新版本的交换机软件,telnet服务要求必须是aaa认证(用户名密码认证),可按上面所述再建立一个用户,service-type设置为telnet。

8、关闭交换机自动弹出配置改变告警

输入配置命令后设备会提示如下类似信息:

交换机

这个是配置改变的告警提示信息,不是错误信息,可以配置如下命令屏蔽此信息:

交换机

四、设置链路聚合

交换机

以上命令建立一个聚合端口,并设置了端口的属性

交换机

以上命令将G 0/0/25端口加入聚合端口eth-trunk 1,无需更多设置。可将更多的端口加入聚合端口。

五、交换机DHCP

开启DHCP功能,设置地址池,并应用

交换机

六、开启流控制功能,限制某些网段互链

主要是限制访客网与办公网、财务网互访

交换机

注意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反向掩码

交换机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