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节电解液化学成分实现高倍率和稳定的低温LMB

描述

锂金属电池(LMB)被认为是下一代可充电池的重要候选者,但它存在着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间相(SEI)和锂负极上严重的锂枝晶生长问题,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如高倍率和低温(LT)。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教授、天津理工大学张晨光教授通过调节电解液化学成分,实现了高倍率和稳定的低温LMB。其中,一个弱的锂离子溶剂化溶剂2-甲基四氢呋喃被用作电解液溶剂,以减轻Li+脱溶剂化的动力学障碍。此外,还加入了具有高供体数的辅助溶剂四氢呋喃,以提高锂盐的LT溶解度,从而在保持弱锂离子溶剂化效应的同时实现了更好的离子传导性。

此外,接触-离子对中出现了丰富的FSI-阴离子,促进了稳定的富含LiF的SEI的形成。因此,Li||Li电池可以在-40℃下以10 mA cm-2的速度运行,极化程度小至154 mV。同时,在8.0 mA cm-2的条件下实现了4000 mAh cm-2的出色累积循环容量,达到了LT碱金属对称电池的最高纪录。同时,在-40℃下实现了可充电的高倍率和稳定的全电池。这项工作证明了电解液化学在协同调节离子传输动力学和SEI方面的优越性,从而在低温下实现超高速和稳定的可充电LMBs。

文章要点:

1. 这项工作通过调整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提出了一种高倍率和稳定的LT LMB。

2. 由于Li+与溶剂2-甲基四氢呋喃(MTHF)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以及助溶剂四氢呋喃(THF)的高锂盐溶解能力,获得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弱溶剂化电解液,它显示了快速离子扩散和快速电荷转移。

3. 受益于接触离子对(CIPs)中丰富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衍生的FSI-,在锂金属负极上形成了稳定的阴离子衍生的LiF富集SEI层,确保了锂金属负极的平滑沉积,从而提高了锂金属负极的循环性。

4. 在LT碱金属对称电池中实现了领先水平的电流密度和累积循环容量。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提出了电解液化学在协同调节离子转移动力学和SEI方面的巨大优势,以实现超快和稳定的LT LMBs。

电解液

图1 电解液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电解液

图2 锂金属负极在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

电解液

图3 低温下锂金属负极上SEI成分的表征

电解液

图4 低温全电池性能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12349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