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析仪作为一款多功能测试测量仪器,在电子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类领域,包括天线与RCS测试、元器件测试、材料测试等等。但是网络分析仪的使用也与传统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有较大的差异。下面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网络分析仪的基础知识。
网络分析仪测量阻抗的工作原理
在我们使用网络分析仪时,往往会遇到阻抗匹配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阻抗,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是什么,又需要用到什么方法实现呢?在观察测试信号时,我们也会查看网络分析仪上各种不同的图表,而这些图表又该怎么查看以及代表什么意义呢?下面将为大家解答。
我们知道电路是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要想让电流从一端流到另一端一定要有电压差,电流经过电路也会发生一定的损耗。物理学上把电路中对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单位为欧姆,阻抗可分为电阻和电抗两个部分,用公式表示为:
Z= R+i( ωL–1/(ωC))
1、阻抗匹配
当两个阻抗不同的设备连接到一起进行信号传输时,连接处会发生信号反射,这会使信号衰减,无法达到完美传输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对设备进行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输入端与输出端阻抗的相互匹配,使信号不会在连接处发生反射的一种传输状态。主要用于传输线上,让信号不会在连接处产生反射,减小传输线缆对高频信号的损耗,提升传输效率。
不同电路的阻抗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在纯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输出源内阻时,此时的输出功率Z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当输出源内阻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分时,为使负载得到Z大的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轭关系,即电阻成相等,电抗成分只有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这种匹配称为共轭匹配。
日常中用到的线缆阻抗大多数为50欧姆,所以阻抗匹配的Z理想的模型是输出和输入端都为50欧姆,这样输出和输入端所构成的电路就不会发生过大的损耗。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情况,不可能都为50欧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电容和电感来进行阻抗匹配,达到RF性能Z优。
目前阻抗匹配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算机仿真计算、手工计算、经验推测以及Z常用的史密斯圆图。计算机仿真操作复杂,需要足够多的测试数据和设备支持,不能马上得出结果;手工计算相比于计算机仿真更为费时,在计算机普及的现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有些射频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可以利用经验进行大致判断,但是不够准确,而且不是人人都能进行正确的判断,那么什么方法既快速准确,又相对简单呢?答案是史密斯(Smith)圆图。
2、史密斯圆图
在史密斯圆图发明之前,进行阻抗匹配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当时在美国RCA公司工作的菲利普·史密斯(Phillip Smith)就考虑:能不能以一种简单的图表表现复杂的函数计算式,这样结果可以直接由图表来呈现出来,不用再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计算大量的函数计算式。于是,1939年,一种能够以图表形式呈现函数表达式的图被发明了出来,这个图形通俗易懂、查看便捷,而后迅速在相关领域取代了原有的复杂计算方法,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史密斯圆图。
以上,就是安泰仪器租赁/维修中心小编为大家讲解的网络分析仪测量阻抗的工作原理。关于其他仪器维修案例详情,可持续关注安泰维修仪器仪表网。如果您也有类似需求,可以随时访问安泰维修,我们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为您服务!
西安安泰测试设备维修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国内仪器维修受困于国外大厂垄断,技术方面难以攻克。一次次尝试、一分分探索,在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钻研下,打破了大厂原有的垄断,完成测试仪器芯片级维修。帮助客户降低了维修成本。
审核编辑 黄昊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