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断路器:无线会取代有线吗?

描述

  断路器普遍应用在电力场所,目前主流的还是传统断路器,通过485、ModBus等有线方式通信,但随着泛在物联网的发展跟电力系统整体的智能化改造,无线通信是否会取代当前有线方案?本文与您一起探讨。

  断路器简介断路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被普遍应用在各类电力场所中。断路器根据在电力系统中作用包括两个:

  微型断路器:属于终端电器,用于线路末端,对有关电路和用电设备进行配电、保护、控制、指示信号、计量等作用;

  框架断路器(万能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空气开关):属于配电电器,用于电网输配电的低压侧。用于电流的流通、分断,能在线路或用电设备发生短路、过载、 欠压等故障时切断电路,从而起到对线路和设备的保护作用。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历四次产品迭代,已形成完整生产体系。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历了 60 年左右的发展,从修配、仿制再到自主研发,已经迭代了四代产品。

  一代: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结构尺寸大且产品性能不稳定,目前已强制淘汰;

  二代:产品种类增多,产品体积缩小,性能得到改良,并完善了保护特性,目前少量产品生产;

  三代:性能再度完善,并引入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网络化和可通信,目前是行业主流应用产品;

  四代:智能化特征更加凸显,并具备了小型化、高可靠、绿色环保、节能与节材等特点,正陆续推向市场。

  近年来随着开放式现场总线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使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终端用电系统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智能配电系统未来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主流断路器方案简介

  当前主流第三代断路器总线形式包括RS-485和CAN总线两种形式,RS-485通信接口实现智能节点与监控计算机之间的串行连接;Modbus通讯协议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为智能节点与监控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规约。

  以RS-485为例,整体网络架构为主设备采用PC机,从设备是各种断路器,简单框图如下:所有设备均有线连接,设备信息在后台PC机上显示数据,可远端查看单独设备、状态查询的信息,并且能够远端控制断路器的工作情况。

  

电网

  图1 塑壳断路器管理框图

  断路器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物联的必然发展趋势下,对配套电力设备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RS-485/CAN总线等有线形式将存在布线难,运维成本高的问题,并且随着无线通讯形式的稳定性提升,未来断路器会基于传统方式还采用无线(4G,蓝牙)等方式传输,可以保证每台设备的状态可以实时上传到后台或者云端,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后续维护管理上更加方便,而且在某些不方便布线的场所更能够灵活的应用,具体如下所示。

  

电网

  图2 无线断路器配网架构

  ZLG断路器通讯方案

  1、有线传输方案

  致远电子面向智能断路器的RS-485/CAN总线隔离需求提供满足对应需求的解决方案,当前智能断路器对于隔离RS-485/CAN需求包括两方面:成本优化与集成度小型化。

  为满足行业用户的高性价比最求,致远电子可为用户提供P系列电源模块内部的主控电源IC ZLG1002与配套变压器FG0505-1,进而搭建总线隔离RS-485/CAN电路。

  

电网

  图3 ZLG1002电源IC

  

电网

  图4 FG0505-1变压器套片

  

电网

  图5 ZLG1002+FG0505-1应用电路图

  毫瓦级静态电流,极低的静态功耗;

  85%转换效率,有效降低电源温升;

  支持短路自恢复,为用户降低失效风险;

  -40℃~105℃,超宽工作温度范围。

  为满足行业用户的集成度小型化最求,致远电子可为用户提供SM系列全隔离RS-485/CAN收发芯片,产品体积小巧,单芯片即可实现隔离RS-485/CAN。

  

电网

  图6 SM系列隔离RS-485/CAN收发芯片

  2、无线传输方案

  面向智能断路器的无线化需求,致远电子可为行业用户提供无线蓝牙模块BT11P31,模块主从一体,模块互联支持主从机双待,用户可以通过指令进行扫描或者直接连接从机设备,也可以通过指令打开广播,等待主机连接,脱离手机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主要特点

  蓝牙版本:兼容BLE4.0/4.2/5.0

  发射功率:-30dBm~2dBm可调

  接收灵敏度:-93dBm@1Mbps、-90dBm@2Mbps

  睡眠电流:8μA~10μA

  传输速率:净荷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5kB/s

  数据加密:支持AES-128,ECC加密引擎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