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M3P 电池的性能优势和研发壁垒

电源/新能源

3438人已加入

描述

M3P电池是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材料电池,按照宁德时代官方解释,M3P电池准确来说不属于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中还添加了其他金属元素。与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不同,M3P是基于磷酸锰铁锂进行材料创新的,属于一种新技术路线。
M 是 Metal 的简写,M3 代表有三种 金属元素(所谓的三元),而 P 代表磷元素,即架构仍为 LFP 中磷酸根组成的橄榄石 架构。可理解为三种磷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镁锂),本质上 并未脱离锰铁锂技术路线(锰铁锂本质就是磷酸铁锂中掺杂锰元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近期投资者活动中指出:“公司计划推出的新产品 M3P,准确 来说不是磷酸锰铁锂,还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成本较 三元下降,但仍然占据新能源车一定成本。
三元锂电池M3P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更高,能量密度达210Wh/Kg,提升了20%,这水平已接近中镍三元锂电池。具备能量密度优势的同时,M3P电池的制造成本与磷酸铁锂接近,约0.8-0.85元/Wh。此外,基于磷酸盐体系打造的M3P电池,也继承了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1. M3P 电池的性能优势和研发壁垒 1.1. 性能优势 性能优势方面,我们认为 M3P 通过二元掺杂,利用掺杂镁优化磷酸锰铁锂的性能,在 保持低成本、高安全的具有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优势。 《锂离子电池 LiFePO4_C 复合正极材料掺杂金属离子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中指 出,镁离子、 锰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磷酸铁锂的结构,且粒径分布均匀,金属离子的 掺杂使磷酸铁锂具有较好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有较大的提高。Mg 离 子的掺杂改变了材料的晶体结构,更加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图: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放电曲线对比三元锂电池来源:锂离子电池 LiFePO4_C 复合正极材料掺杂金属离子的制备及改性研究图:磷酸镁铁锂与磷酸铁锂放电曲线对比三元锂电池来源:锂离子电池 LiFePO4_C 复合正极材料掺杂金属离子的制备及改性研究图:磷酸镁锰铁锂(M3P)与磷酸铁锂放电曲线对比三元锂电池1.2. M3P 合成工艺 M3P 的合成工艺与磷酸锰铁锂工艺相似。磷酸锰铁锂广义上也是 M3P 的一种(镁元素 添加量接近 0 的 M3P),因此 M3P 的合成方法、生产技术将主要建立在磷酸锰铁锂的 技术基础上。磷酸锰铁锂在工业上主要为高温固相反应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 这三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同时合成过程容易与碳包覆、纳米化、体相搂 杂等材料改性过程结合在一起。此外锰铁锂另有碳热还原法、溶液-凝胶法、模板法三 种制备方法,但工序较为复杂,难以实现商业化。 各种生产工艺对比三元锂电池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1.3 M3P 的改性工艺推测 目前业内锰铁锂产业化进展较为领先的企业为德方纳米,力泰锂能、比亚迪、国轩高 科等公司紧随其后。根据对应专利,我们将其改性方法总结如下:三元锂电池从上表看,目前锰铁锂包覆/被包覆 NCM 三元的方式研发较多,为目前锰铁锂改性技 术的主流路线。另外纳米化、碳包覆技术也有一定应用。考虑到 M3P 电池的定位,我 们认为其不会采用三元包覆,而将采用纳米化、碳包覆或微观形貌调控等性价比较高 的改性方式。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