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 NVIDIA DRIVE 在 CES 2023 大放异彩,推动 AI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扩展

描述

富士康采用 NVIDIA DRIVE Hyperion 打造电动汽车,极星推出驾驶员监控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AV)技术正走向主流。

 

在本届 CES 上,NVIDIA 展示了其 DRIVE 生态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业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规划车辆的部署,并将 AI 解决方案更深入地集成到汽车之中。

 

富士康加入了 NVIDIA DRIVE 生态系统。这家全球最大的技术制造商将生产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并使用 NVIDIA DRIVE Hyperion 平台来打造其电动汽车。

 

此外,采用 NVIDIA DRIVE Orin 的极星 3(Polestar)在美国首次亮相,展示了其全新的驾驶员监控系统。极星通过与智能传感公司 Smart Eye 合作,借助 AI 提高了车内安全性和便利性。

 

沃尔沃 EX90 全电动 SUV 也于美国首次亮相。该款焕新旗舰车型搭载由 NVIDIA DRIVE Orin 和 NVIDIA DRIVE Xavier 驱动的集中式软件定义计算系统,并将于 2024 年初开始交付。

 

沃尔沃 EX90 在 NVIDIA DRIVE 生态系统成员、激光雷达制造商 Luminar 的展台进行展示。Luminar 的激光雷达技术将为 EX90 车型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支持。

 

在展厅其他各处,NVIDIA DRIVE 生态系统成员,如 Aeva 和智加科技、Imagry、英飞凌和 Lucid 汽车、u-blox 和法雷奥,也展示了它们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近期创新。

 

以上的进展标志着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实现从早期阶段到全球部署的重要转变。

 

富士康进军自动驾驶领域

 

打造安全、智能,且具有高度自动化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NVIDIA DRIVE 提供支持 AI 的开放式自动驾驶开发平台,供业界基于此展开构建。富士康作为一级平台合作伙伴的加入,使 NVIDIA 能够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富士康还将在其生产的、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最先进的电动汽车上采用 DRIVE Hyperion 传感器架构,推动其产品的上市进程,以及落实其降低时间成本的战略。

 

经过认证的 DRIVE Hyperion 传感器套件,能够确保多样化、冗余以及实时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

 

AI 加持

 

随着 AI 接管越来越多的驾驶任务,行业也开始更加关注车内安全和便利性功能。

 

驾驶员监控是极星驾驶员理解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系统还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和驾驶员辅助等标准功能。这些系统能够相互协同配合,在集中式 DRIVE Orin AI 计算平台上同时运行。

 

极星 3 于 10 月推出,采用两个闭环驾员监控摄像头和来自 Smart Eye 的软件,可追踪驾员头部、眼睛和眼睑运动,并能够触发警报信息,发出声音提示,或在检测到驾员分心、困倦或掉线时提供紧急停车功能。

 

端到端创新

 

全新的汽车技术遍布 CES 展厅,这些技术旨在实现更便利、更安全的出行。

 

Lucid 在合作伙伴英飞凌的展位上,展示了其旗舰轿车 Air,并详细介绍了该款屡获殊荣的电动汽车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其核心是 NVIDIA DRIVE 集中式计算平台,该平台为 Lucid 软件定义的 DreamDrive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支持。


 

除个人交通以外,NVIDIA DRIVE 还在助力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公共交通、快递和物流。

 

以色列初创公司 Imagry 是一家无地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开发商。该公司宣布,其基于 DRIVE Orin 的平台将于 2023 年在以色列为两辆自动驾驶巴士的驾驶员提供支持。激光雷达制造商 Aeva 则展示了自动卡车运输公司智加科技基于 DRIVE Orin 打造的最新车辆。

 

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和定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球一级供应商法雷奥展示了如何使用高保真 NVIDIA DRIVE Sim 平台,开发适用于弱光条件的智能主动照明解决方案。专注于全球卫星导航和卫星系统解决方案的 U-blox 展示了集成在 NVIDIA DRIVE Hyperion 架构中的最新自动驾驶定位产品。

 

如今,自动驾驶行业的玩家无不开足马力,CES 2023 更是标志着智能交通领域的广泛部署已拉开帷幕。


原文标题:CES | NVIDIA DRIVE 在 CES 2023 大放异彩,推动 AI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扩展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NVIDIA英伟达企业解决方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