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MI接口的使用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你在最近两年之中更新了自己的设备,无论是摄像机还是录像机或者非编设备,你都可能已经拥有了这种正在逐渐流行的接口,用好它,让你的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顺畅。
HDMI接口本来是一种民用设备上的接口,设计它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线,降低系统组建的难度,比如10年前建一套家庭影院,你不但要弄懂怎么将DVD和电视机上的模拟分量接口,还耍弄清楚音频的数字光纤输出怎么和功放连接,而现在用HDMI都能搞定。对于专业节目制作,这些优点依然适用,只要用一条电缆就能解决视频和音频问题,而且能够完成高清下变换以及交叉变换。
HDMI接口的好处并不仅仅体现在方便,低廉的价格也是它备受宠爱的原因,以前使用数字信号,惟一的选择仅有广播级设备才使SDI接口,而HDMI接口基本已经成了各档次新款摄像机的标准配置,无论是专业的EX1R还是家用的HFS
21都可以用HDMI接口和专业后期设备相连,获得无损的数字信号。而且,对于大多数节目制作者,SDI和HDMI接口在很多场合使用起来没有区别。
HDMI的好处在于它是一种兼容性很高的数字接口,除了能够传输YUV信号,也能传输RGB信号;除了能和HDMI设备相连外,还可以用便宜的转换接头连接DVI现实设备,并且能够和苹果主推的DisplayPort系列接口兼容,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使用各种液晶显示器、电视机作为自己的监看设备。
剪辑平台的选择还要看自己的使用习惯,Moc平台和PC平台有各自的优势,而且这两者都能很好的支持MXO2接口箱。MXO2系列产品并不分PC版和Mac版,而是将设备与计算机连接好后安装驱动的同时自动刷新固件,通过固件更新完成对相应平台的支持。因此买一个MXO2就可以用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并且以后转换平台老的硬件也能继续使用。在软件方面,现在MXO2除了FCS3以及Adobe
CS5外,还支持AVID,因此使用上非常灵活。用于HDM接口的监看,MXO2
Mini就已经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它的价格是MXO2系列产品中最便宜的,性价比很高。另外笔记本电脑配合MXO2
Mini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当你需要现场展示样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HDMI接口将视频输出到大屏幕上,这种视觉效果的震撼力是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无法实现的。MXO2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单独购买用于台式机的PCIE接口卡和用于笔记本的Expresscard接口卡,一个设备就可以配合台式机和笔记本来使用。

HDMI采集
为什么要使用HDMI采集?答案很简单,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小型摄像机普遍具有HDMI接口,比如索尼Z5C、EX1R、AX2000E,Ponosonic
HMC153MC、佳能XF300,这些摄像机普遍使用了低码流的MPEG-2或AVCHD编码,4:2:0采样,仅有佳能的XF300可以录制4:2:2采样的50MbpsMPEG-2。小型摄录一体机的设计指导思路是以便于携带、易于使用,而自身的记录格式码流较低,不适合复杂后期。但是目前的小型摄像机的感光元件的技术与广播级摄像机的差距越来越小,两者在理想照明条件下的差异并不明显,只是其记录格式的劣势导致了在很多场合难以使用小型摄像机机型拍摄。但是利用好HDMI接口,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小型摄录一体机的优势。

使用HDMI接口的电视机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监看是非常重要的,和音乐制作中的监听差不多,你需要在一个标准的设备上,主观判断一条素材的清晰度、色彩以及画面的构图等。以前要获得高质量的数字信号只能通过SDI接口连接具有SDI接口的专业监视器,无论是SDI非编卡还是SDI监视器,都是价格不菲的专业广电设备,一般的工作室很难接受。不过现在高质量平板电视机都具有HDMI接口,同样可以接收无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很多项目完全可以通过电视机实现监看,尤其对于不通过电视台播出而仅在用户的电视上播出的项目,没有必要使用昂贵的监视器。

使用DVI-D、HDMI接口的监视器、显示器
监视器进入液晶时代之后,不少品牌的监视器都采用了可选输入接口的设计,专业级产品的标配就是HDMI或DVI-D接口。对于仅仅将监视器用于节目后期制作的上屏监看的用户,监视器能够实现监看功能就已经足够了,他们并不是将监视器用于一套复杂的节目制作系统,因此HDMI接口对于他们来说和SDI接口在使用上没有区别。

HDMI接口设备的校准
如果你使用HDMI接口的电视作为监看设备,那么很有必要在使用前对电视机进行校准。一般来说,在进行校准之前,应先通过电视机菜单中的初始化选项将电视机恢复到原厂设置,然后再将电视机的画面预置选择为一般。
支持HDMI接口是Matrox MXO2系列产品的特点,在安装了驱动程序后就可以使用HDMI校准工具对HDMI输出信号进行校准,提高在非专业设备上显示的准确度。

审核编辑 hhy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