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系统与4/3系统的关系

传感器

283人已加入

描述

前端时间写了篇什么人生第一台单反是GH3,其实不是,应该是半幅APS-C,今天查东西又看见自己的文章了,这里也写一下这个所谓的M43系统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时间追溯到2000年,当时正处于胶片向数码过渡的时期。数码单反相机开始使用CCD、CMOS半导体感光元件,用于以信号的形式捕捉光线。但由于图像传感器的特性与胶片有所不同,所以最适合胶片的机身及镜头的设计,却往往不适用于图像传感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2年9月,奥林巴斯与柯达宣布推出4/3系统数码单反标准,该标准解决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不兼容的及画质差的问题,两家公司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执行新的标准,并建立一个工业化系统论坛,以促进该标准在业界的实施。

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系统是4/3系统的扩展规格,它的诞生是为了将4/3系统小巧轻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下去。新型传感器技术得以实现实时取景及更快的对比度对焦技术,M43规格以使用4/3型感光元件实现系统小型化和影像品质之间的最佳平衡为前提,缩短法兰距,增加信号触点使与镜头间的信号传输高速、稳定,采用缩小镜头卡口外径的方式轻松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随着可更换镜头相机小型化趋势的增加,4/3已逐步完全被M43系统以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4/3及M43系统并不是从标准135胶片系统演化而来,它是一套完整的数码化影像系统,强调镜头与数码机身的完整性,并从机身与镜头双方面着力改善数码单反的画质,使用该系统的厂商在标准统一的同时,并不妨碍独立性,而用户得到的最大便利是使用该系统的机身与镜头均可通用。

不过由于采用4/3的单反体积优势并不明显,加之主力厂商的战略失误,4/3所描绘的愿景用户并没有切实感受到,并且由于当时的半导体技术并不成熟,小尺寸传感器相比APS-C及全幅产品在画质、高感表现确实有不小的差距,而技术实力强大的佳能、尼康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发布了135全幅数码单反产品,4/3系统一直没有被市场认可,不过随着无反时代的来临,进化后的M43系统已逐渐得到消费者青睐。

M43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尺寸仅为全幅的四分之一大小,尺寸为17mm*13mm,长宽比为4:3。虽然传感器尺寸并没有APS-C及全幅在画质及高感表现上有优势,但凡事都有利弊两方面,五轴防抖、超声波除尘、超高速对焦乃M43系统三大杀器。

相机防抖技术目前分为两大阵营,以佳能、尼康为代表光学防抖,及以宾得,美能达(索尼),奥林巴斯为代表的机身防抖。光学防抖以其防抖效果出众而备受好评,但是光学设计复杂,防抖镜头昂贵也是不争的事实,用户可谓是又爱又恨,而机身防抖虽然可以做到每支镜头都有防抖效果,但是它要求相机预留一定的传感器抖动空间并且防抖效果并不明显,并且早期的防抖只能单方向起作用,所以传感器越大,防抖效果越不明显。而M43传感器面积较小,所以移动更加灵活迅速,防抖效果也更加出色,并且针对5个方向震动有效,大大降低垂直和水平角度旋转、垂直和水平位移以及相机旋转抖动。

超声波除尘也是不得不提的,超声波对焦的主要部件是“超声波滤镜”,它被安装在快门的后面,CMOS和低通滤波器的前面。每次开机,都会以每秒35000次的超高速度振动,将进入相机的灰尘和碎屑震落。震落的灰尘被收集在一个特殊的收集器里。它的除尘效果也是明显强于竞争对手的。这也是传感器面积小带来的技术优势之一。

超高速对焦是M43时期的产物,早期的无反相机由于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对比度对焦方式,所以会有明显的往复过程。后期,松下开发出了更适用于无反相机使用的新型LivMOS,将刷新率提高到了240fps,取景画面更加流畅,对焦也更加迅速。奥林巴斯在此技术上加强与镜头间的协动,开发出了采用MSC技术的镜头,最大化的优化光学结构,在对焦过程中仅驱动较少的镜片即可完成迅速对焦过程。这也是系统小型化带来的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较小的传感器,镜头等效135格式转换系数为2,所以在长焦上非常有优势,所以一些大光圈长焦镜头的体积明显比135格式全幅镜头要轻便不少,这也是一部分生态摄影师选择4/3格式相机的原因之一。

当然,采用小尺寸的传感器也带来了一定的缺陷。

景深较大。很多卡片机消费者变为影友的朋友都是中了单反相机大光圈浅景深的毒,但是大光圈仅仅是一方面,感光元件尺寸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只有1/2.3英寸。而主流单反相机可是APS-C(22mm*16mm),全幅更是不用说。而M43系统相比前两者来说,感光元件尺寸明显小了不少,带来的的问题就是景深较大。

换个方式理解,例如松下25mm f1.4,它等效135格式为50mm f2.8(光圈本身就为一个比值,所以也存在等效比,主要用于对比景深),所以景深也为在全幅相机上使用50mm f2.8镜头时的效果,而并非f1.4。

图像传感器

高ISO表现差。M43小尺寸感光元件高感表现不如大尺寸传感器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幅单反可用ISO为6400,APS-C相机为ISO3200,M43则为ISO1600,这是因为传感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记录的正确信息量越大,噪点抑制越好,热噪也更少,画面则更加纯净。

 广角没优势。由于M43传感器面积较小,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为2,虽然长焦可变的更长,但是广角却变的没有优势。

连续对焦较慢。由于M43采用的是对比度对焦方式,但是相比传统的相位对焦,在拍摄连续运动的物体时,连续对焦仍有明显对焦过程,拍摄成功率较低。

自从4/3系统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它是器材便携性与画质的最佳平衡点,也有人说它画质差就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不可否认,4/3系统曾经是生不逢时的,由于系统发布时期半导体技术并不成熟且单反产品高画质的特性,4/3系统并未得到认可,而奥林巴斯在这一时期也疯狂的发布了多支F2.0大光圈高价神镜,希望可以吸引专业用户的关注,可惜事与愿违。4/3时期的单反产品体积优势并不明显,可画质差距却非常鲜明,加之主力厂商的失误的市场策略,它的命运可想而知。

而08年发布的M43系统则改变了这一切,单反的普及让许多消费者开始抱怨其体积巨大,便携性差,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徘徊于卡片机和单反之间无从下手,无反相机的发布让他们有了新的选择,凭借着4/3系统的底子,M43系统更加数码化,去掉单反取景结构而直接改用电子取景方式,这样的设计对原卡片机消费者更有亲和力,体积相比单反产品便携性优势明显,而可换镜头的设计又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单反“需求,可说M43系统是“卡片之薄,单反之用”。

根据BCN Ranking调查显示,2013年无反相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名为奥林巴斯,占有率28.9%,第三名为松下,占有率为14.2%,。而国内市场则更加偏爱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市场占有率仅为10%左右,其中又以索尼53.7%的市场占有率一家独大,而M43的奥林巴斯和松下仅为6%和5.3%。

经常看评论及论坛的网友可能会发现,国内的影友中存在着全幅论,认为感光元件面积高于一些,而M43的小型传感器被戏谑的称为“兰花小指一点点”,或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国内文化,且不论奥林巴斯曾经说过”单反相机80%以上都是被用户买来放在家里“的言论和数据是否正确,但相信带着单反相机去旅游的朋友都应该有过痛苦的经历,放松心情的旅行却变成了减肥锻炼并在”拍作品·出大片儿“的强大信念控制下,走到哪儿都是快门一通按。到头来,是你玩摄影还是单反玩了你?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