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基于转录调控因子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传感新品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基于转录调控因子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天津工生所在基于转录调控因子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微生物育种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短时间内将设计构建获得大量工程菌种,如何快速、准确地筛选到目标高产菌种是工业菌种迭代的关键限速步骤。

芯片

生物传感器可将目标化合物的浓度信号转化为荧光等易于检测的信号,是菌种高通量筛选的重要工具。基于转录调控因子(Transcriptional factor,TF)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菌种的高通量筛选和代谢途径的动态调控。然而,天然TF的传感性能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目前主要通过定向进化或理性改造效应物结合域来提高其传感性能,但由于效应物结合域一般超过200个氨基酸,建库筛选的难度较大,且突变易改变其效应物响应特异性,因此急需发展更加简便、高效、通用的TF型生物传感器设计改造策略。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团队等以原核生物中最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LTTR家族的LysG和BenM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定向进化等技术解析了效应物结合域与DNA结合域间的铰链区的调控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研究进一步对仅包含约30个氨基酸的铰链区进行定向进化,可快速获得响应性能显著提升的突变体,从而开发了一种TF型生物传感器设计改造与性能提升的通用策略。该策略应用于碱性氨基酸生物传感器LysG的改造提升,获得的LysG突变体在赖氨酸合成关键酶的高通量筛选和合成途径的动态调控中展示出更好的应用效果。

传感动态

【富巴压力传感器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正式开工,将成为富巴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2023年1月11日富巴传感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购地自建的,富巴压力传感器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正式开工。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新西区西园街道办、富巴传感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项目开工仪式。

各方代表在仪式上表达了对于富巴压力传感器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落地成都高新的欢迎,与对项目未来发展的期待。李岗在致辞中表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将充分做好服务工作,助力富巴压力传感器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在高新西区更好地发展。致辞最后,富巴瑞士总部首席执行官也通过视频的方式送来对项目开工的“新年祝福”。

富巴压力传感器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约45亩,前期计划建设工业传感器后段生产线11条,生产富巴压力传感器520/550/555系列产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富巴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瑞士富巴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瑞士维伦洛斯,1990年至今长期专注于压力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1998年被德国西门子公司收购,成为旗下子公司,目前已成为工业压力传感器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富巴压力传感器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由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牵头,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创投参与,共同出资完成瑞士富巴的收购,并于2020年9月25日与德国西门子完成交割。2021年4月30日成立富巴传感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赛微电子:控股子公司MEMS生物芯片通过验证并启动试产】

据赛微电子1月10日公告,赛微电子控股子公司赛莱克斯微系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赛莱克斯北京”)代工制造的某款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缩写,即微电子机械系统,简称为微机电系统)生物芯片通过了客户验证,该客户已同步签署试产订单,启动首批MEMS生物芯片8英寸晶圆的小批量试生产。

芯片

据了解,MEMS制造工艺可以在微小的生物芯片中加工微纳米级别的泵、阀、管道、容器等,将生物传感器的复杂功能集成内置在芯片中,同时可以实现生物芯片的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微创应用及低成本、大批量生产。赛莱克斯北京通过自身对材料与工艺的深刻理解,自主创新MEMS制造工艺的应用,成功地在产线上实现硅衬底与玻璃衬底的兼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加工制造过程。 

公告内容称,近年来,赛莱克斯北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积累基础工艺,积极探索各类MEMS器件的生产诀窍,努力为全球通信、生物医疗、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各领域客户,尤其是中国本土客户提供优质的MEMS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服务,积极推动公司在本土形成和提升自主可控的MEMS生产制造能力,加速国产替代。

【累计在轨近50万小时,电科芯片多光谱图像传感器批量“上星”】

近日,随着“吉林一号”高分03D34星成功发射,电科芯片研制的多光谱时间延迟积分相机(TDICCD)图像传感器成功上星54颗,累计在轨时间近50万小时。

“图像传感器作为光学成像卫星的‘眼睛’,是决定卫星对地观测任务成败的核心要素。”电科芯片突破多光谱TDICCD图像传感器抗辐照、抗弥散、信号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实现全流程自主创新,形成不同谱段数、多种像元尺寸系列产品,在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农业、环境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我国多光谱TDICCD图像传感器技术跨越式发展。

面向未来,电科芯片将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开发更多谱段数、更高集成度的产品,满足不同领域需求,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太空精度”。

【华为:好望“机器视觉”升级成为“行业感知”,意欲何为?】

在大数据时代,技术发展遭遇的挑战都有很多相似性,那就是来自于“数量级”跃升带来的挑战。

当联接和数据的“数量级”同时发生爆发式的增长,我们所熟知的“感知”能力,就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优化工具,而是融入网络的基本能力,网络与感知一体化,才可以做到无所不在的感知物理世界中发生的一切。

芯片

数据显示:有83%的行业数字化信息会来自视觉感知,这意味着机器视觉的产业空间将有巨大的提升机会。所以,感知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入口”,同时也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关键能力。

1 月 3 日,从华为获悉,华为 IRB(the Investment Review Board,投资评审委员会)2022 年 12 月 30 日签发正式决议,好望“机器视觉”升级为“行业感知”。

决议指出,为更好地发挥端、边、云、网等多产品组合优势,以及视觉感知、光感知等多技术融合优势,构筑差异化的行业感知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机器视觉业务从视觉感知升级到多维行业感知。

好望“机器视觉”在业界知名度颇高,据了解,在架构进化层面,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面向端边云产品打造标准、开放、协同的 全场景“好望AI架构”,实现算法模型的快速开发,端边云灵活部署,推理高效运行。而在产品进化层面,华为好望通过物理光学、计算成像、软件定义,打造AI产品体系,持续丰富产品货架。运用新感知能力、新感知形态、新感知模式的创新产品,真正的快速的去面向不同的场景,帮助伙伴适配场景。

华为表示,好望“机器视觉”升级成为“行业感知”,表明华为将持续努力为政企客户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首次明确要把“感知”作为行业数字化核心能力长期投入。

据介绍,华为未来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持续投资行业感知的核心根技术。“在已有光学、计算成像、感知算法等视觉感知根技术的优势基础上,加大其他感知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打造业界最有竞争力的行业感知底座。”同时坚持“开放共生,智能共赢”理念,以伙伴为中心,持续加大渠道发展、下沉与赋能。

传感财经

【1月11日传感财经分析:物联网概念报跌,安恒信息领跌;光学传感器概念报跌,英唐智控领跌;核电仪表概念报跌,正泰电器领跌】

1月11日盘后,物联网概念报跌,安恒信息(157.49,-8.75,-5.26%) 领跌,ST同洲(2.5,-0.13,-4.94%)、卓易信息(42.38,-2.09,-4.7%)、深信服(130.05,-6.15,-4.52%)等跟跌。

1月11日盘后,光学传感器概念报跌,英唐智控( 4.95,-0.06,-1.2% )领跌,韵达股份(13.2,-0.75%)、歌尔股份(18.27,-0.05%)等跟跌。

1月11日盘后,核电仪表概念报跌,正泰电器( 30.91 ,-1.31% )领跌,上海电气(-0.25%)、威尔泰(-0.18%)等跟跌。

相关核电仪表概念股:

( 1)、川仪股份603100 : 

近5个交易日川仪股份期间整体上涨5.22%,最高价为31.06元,最低价为29.31元,总市值上涨了6.4亿。

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98亿司比增长14.74%;毛利润为5.88亿,净利润为1.43亿元

( 2)、远东股份600869 :

近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2.82%,最高价为5.44元,总市值上涨了3.33亿,当前市值为118.07亿元

202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远东股份实现营收59.72亿元,同比增长1.38%;毛利润为7.04亿元,净利润为9224.75万元。

( 3)、威尔泰002058 : 

近5日股价下跌1.98%,2023年股价下跌-1.62%。

202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威尔泰实现总营收4318.4万元,同比增长-38.93%,毛利润为994.84万元,毛利率23.04%。

(4)、上海电气601727 :

近5日上海电气股价下跌0.25%,总市值下跌了1.56亿,当前市值为 620.08亿元。2023年股价下跌-0.25%。

( 5)、正泰电器601877 :

近5日正泰电器股价上涨14.53%,总市值上涨了97.82亿当前市值为664.34亿元。2023年股价上涨12.1%

正泰电器2022年第三季度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14.78亿元,同比增长-8.36%;净利润为10.6亿元,净利率14.85%。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