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描述

在电力行业被广泛应用的气体传感器,主要是以硫化氢传感器为主,有非常广的应用空间,同时还检测氨气、氯气、六氟化硫、氧气和氢气。

硫化氢气体

凡是有机物积聚发酵、腐败的场所,如电缆井、垃圾储坑、化粪池、下水道、污水池、集水井、地窖、沼气池、酒精发酵池,都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溶于水,有臭鸡蛋味,一旦被吸入,就会造成硫化氢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有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必须先行强力通风,逸散硫化氢气体;同时使用硫化氢传感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作业人员还需佩戴空气呼吸器,并系好安全绳;作业时现场要设监护人员,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电化学硫化氢气体传感器H2S-A1主要特点是无过滤网,两年寿命等,主要用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的检测。

六氟化硫

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稳定的理化性能和优异的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压设备中,例如:高压开关、高压变压器、封闭组合电容器、高压传输线等。尤其在电厂的高压变压器中应用多,但六氟化硫是目前发现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在全球每年生产的六氟化硫气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用于电力工业,并且还在不断的增长当中,而且增速惊人,对它需严格检测,防止泄漏对空气污染。

红外六氟化硫传感器(SF6传感器) IR-SF6:IR-SF6系列扩散式SF6 气体传感器是一款基于单光源双波长非色散红外测量技术(NDIR)为原理的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是采用高端红外光源和探测器,选用镀金器件作为光路折返通道,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增加了一些特殊成熟化技术,提高了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食品加工、半导体等行业,适用于泄漏报警、环境保护、工业安全等场合。

瑞士WINFOSS SF6红外传感器WFS-S1-S:SF6红外传感器(WFS-S1-S) 基于双光束双波长红外测量技术及高精度数字处理技术,普遍应用于高压开关GIS室SF6气体泄漏监测(0-100ppm),SF6气体检漏仪(0-50ppm)和SF6纯度分析仪(0-100%)。内部集成完整的漂移自动控制和温度补偿电路。

SF6红外传感器(WFS-S1-S/ WFS-S1-S) 采用双光束非分光红外线(NDIR)检测技术,具有抗其他气体干扰、保养维护简便、稳定性好、自带温度补偿。标准 Modbus ASCII 协议,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可选等优点。

氧气

电力行业在安全生产或检修过程中,往往会在有限狭小的空间内作业,由于空间上的限制,很有可能有气体有害气体产生聚集,不能很好的扩散出去,也同时造成缺氧。这时一旦有人员进入,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些过程都得需要氧气传感器,对受限空间进行检测,检查其空间内的氧含量是否合格。氧气传感器(O2-A2)主要用于测量环境中氧气气体浓度,根据测量范围的不同和工作寿命的长短,氧气传感器有多个型号,比如:长寿命氧气传感器(O2-A3) 、氧气传感器(O2-A2) 、氧气传感器O2-A1(1年寿命) 、氧气传感器O2-G2(小尺寸) 、 氧气传感器O2-C2 、氧气传感器O2-C3 等。

氢气

氢冷发电机组利用氢气传热和散热性能良好的特性,将氢气作为发电机冷却介质,在发电机处和制氢站需对氢气泄露进行检测。对发电机处和制氢站需对氢气泄漏进行检测,工采网推荐氢气泄漏检测可以采用的氢气传感器 TGS2615-E00。其中氢气传感器TGS2615-E00 特点:带有增强选择性的过滤层,低功耗,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应用电路简单.

氨气

锅炉补水处理过程中,利用氨水调节给水PH值,加入联氨等化学除氧剂进行化学除氧,从而防止给水系统发生腐蚀。电厂采用选择性还原技术脱硝时,也需使用氨气作为脱硝还原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制氨车间,氨水和联氨仓储区进行氨气泄漏检测。氨气传感器NH3-B1主要用于检测大气中氨气的浓度,NH3-B1是四电极电化学氨气传感器,线性电流输出,信号易于处理,灵敏度高,适合应用于氨气气体变送器,各种氨气检测场合。

氯气

电厂往往通过向循环水中加氯来达到杀死微生物的作用,防止微生物在凝汽器内繁殖,形成粘垢后引起传热效率降低和腐蚀。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制造氯车间和氯气仓储区进行泄漏检测。ISweek工采网推荐使用氯气传感器CL2-B1/CL2-A1来进行CL2含量监测,一旦氯气传感器感应到氯含量超出设定范围能技术发出警报信号,相关工作人员作出及时地调整。

可燃气体

燃气电厂使用的是可燃气体作为能源,需要在发电机组、锅炉房、供热炉,燃气调压站,燃气仓储区对可燃气体的泄露进行检测;燃油电厂需要对燃油仓储区泄漏的燃料形成的可燃气体进行检测。

有关电力行业中需要的气体传感器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工采网在线客服,ISweek工采网作为传感器采购、传感器批发供应商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来自全球的高品质传感器产品,原厂直销,供货稳定。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