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建设面临“无缝对接”课题

医疗电子

428人已加入

描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松华告诉记者,实施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建设二期工程以来,医院各项功能逐渐完善。现在患者到医院大厅内的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上刷就诊卡或插入医保卡,服务终端就可打印出胶片和检查报告,患者既不用到窗口询问,也不会因为同名而错拿报告。

  据《2010年中国医学装备配置状况与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85%以上的医院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医疗信息化市场投资总量已超过90 亿元。新医改方案将医疗信息化作为24条意见之一,明确了医疗信息化对于医改的重要性。PACS作为医疗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提升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进行,目前PACS建设在整体规划和信息无缝对接方面正面临很大的挑战。

  挑战:区域化医疗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3个,是成都市医改试点县。2010年底,该县开始进行区域PACS探索。新津县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区域PACS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数据和相关资源的共享交换,这样可使老百姓就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影像检查,减少重复检查和重复收费,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随着新医改的进行,区域化医疗的规模和范围会不断扩大,从同一地区到同一省份,再扩展到不同省份,怎样建立一个即适宜远距离协同,具有可操作性,又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PACS,成为当前医疗信息化的一大课题。”北京同仁医院胡成东说。

  据胡成东介绍,近年来,同仁医疗产业集团以北京同仁医院为基地,先后兴建了南京同仁医院、昆明同仁医院等大型综合三级医院,并在南昌、郑州等地开办了眼科连锁医院。每个医院都匹配了先进的影像、超声、病理等医疗设备。各医院间有疑难影像图片诊断需求时,各院专家相互支持、跨地区流动,除北京外,患者在集团各院区流动性不大。

  他们通过PACS建设总结出了“同一区域大集中,不同区域分布式”的思路,即条件好的大中城市或医院相对集中的地区,可以考虑大集中模式;对于跨度广、网络运行条件一般的区域,可采用分布式模式,共享必要的影像数据,以减少对相关医院医疗秩序的影响和存储成本的投入。

  攻坚:无缝化对接

  PACS建设还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PACS系统多数未经过集成医疗环境(IHE)标准测试,在实际操作时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这已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影响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以及远程医疗等工作的开展。”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朱庆生前不久在“2011中国PACS大会”上指出。

  IHE是由北美放射学会(RSNA)、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HIMSS)最初发起,旨在改善和提高医疗信息共享水平,基于现有互联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规范的工作流集成模式。

  历经3年的筹备,2010年8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IHE-C)分会成立。这表明中国在医疗设备的信息交互集成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朱庆生理事长告诉记者,目前,IHE-C分会已经初步形成PACS测试标准,包括5个集成模式,32个功能角色测试。但这只是IHE测试工作中的很少一部分。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3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举办的“IHE中国放射基本工作系统专项测试”中,有21家厂商的324个功能角色参加测试,有293 个功能角色通过测试。蓝韵、通用电器、思创贯宇、东软、华海、岱嘉、莱达、美迪康、实达、伟业前程、EBM、西门子、贝斯特、天峰、安科、天健、爱克发共17个厂商的62个系统通过系统测试。这些厂商的产品或者部分系统能够达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信息互联互通的要求。

  有关专家分析说,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HE测试还是一个“厂商俱乐部”,但IHE测试的最终获益者是医院。以前医院在构建信息系统时,对每一个新加入的设备都要进行专门的修改才能加入到信息系统中,无法做到即插即用;而选择已经通过IHE测试的设备,便能实现即插即用。如果将来医院都能加入 IHE测试,将形成长效的“标准-产品-用户”的沟通机制。

  PACS:即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IHE测试标准:规定了医学影像信息传输过程中预约工作流程、报告工作流程、患者信息整合、便携式图像处理及图像一致性标志5个集成模式,涵盖了从患者注册,预约申请,预约执行,操作步骤管理,报告创建,管理及阅读,影像创建、管理、采集及显示等整个医疗服务信息流程。通过标准测试的PACS系统,基本能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信息的互联互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