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Code 1.75发布

描述

 VS Code 1.75 已发布,此版本主要带来如下优化:
  • 配置文件 - 创建和共享配置文件,以配置扩展、设置、快捷方式等。

  • VS Marketplace 签名 - 已发布的扩展现在默认进行代码签名。

  • 辅助功能改进 - 终端屏幕阅读器模式、新的键盘快捷键。

  • 更轻松地调整多视图大小 - 拖动布局角以一次调整多个视图的大小。

  • 树视图搜索历史 - 在树视图中快速运行搜索历时。

  • 更好的终端链接检测 - 检测包含空格、括号、行和列格式的链接。

  • 新的 Git 命令 - 在 VS Code 中暂存更改和删除远程标签。

  • Dark+ 和 Light+ V2 主题 - 尝试实验性颜色主题

  • Jupyter NoteBooks 主题 - 在 Web 上使用 Jupyter Note,以及如何管理 Jupyter 内核。

  • VS Code 中的 AI 工具 - 通过 GitHub Copilot 支持 AI 代码完成。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功能现已在 VS Code 中普遍可用。配置文件可以包括扩展、设置、键盘快捷键、UI 状态、任务和用户片段。可以针对不同的开发场景(例如数据科学、文档编写)或针对多种编程语言(例如 Python 或 Java)自定义 VS Code。使用设置自定义的配置文件打开的文件夹。阅读器注意:配置文件目前不适用于 GitHub Codespaces 等远程场景。

辅助功能

差异导航改进

转到下一个 / 上一个更改现在有音频提示来指示是否插入、删除或修改了一行。此外,更改的行会被选中,以便屏幕阅读器可以阅读。

终端辅助模式

Terminal : Enter Accessibility Mode ( Shift+Tab ) 命令允许屏幕阅读器通过键盘在终端缓冲区中导航。

终端辅助功能帮助

与编辑器中的 Show Accessibility Help 命令类似,Terminal: Show Terminal Accessibility Help ( Alt+F1 ) 命令为屏幕阅读器用户提供重要信息。阅读器

Workspace Trust 编辑器快捷方式

可以使用键盘切换对当前工作区的信任,Ctrl/Cmd+Enter 或使用 Ctrl/Cmd+Shift+Enter切换对父文件夹的信任。阅读器

改进了设置编辑器指示器上的键盘导航

对于具有多个指示器的设置,例如 “在其他地方修改” 指示器和 “默认值已更改” 指示器,左右箭头键现在用于在指示器之间导航。此更改允许用户只需按一下 Tab 键即可跳出指示器。

从自定义布局命令恢复默认值

通过触发命令或使用自定义标题栏中的布局控件来使用自定义布局命令时,您可以使用布局控件右上角的恢复箭头按钮恢复默认值。阅读器

从面板管理面板对齐

现在可以直接从面板上下文菜单调整面板对齐方式,就像面板位置一样。阅读器

简化的首选项菜单

简化了全局设置的首选项菜单,并将选项组织成更符合逻辑的顺序和分组。阅读器

树查找历史

树视图中的查找控件现在支持历史导航,可以使用向上 / 向下箭头键浏览以前搜索的历史记录

打开大文件需要确认

为防止意外打开非常大的文件,尤其是在可能因网络传输而产生实际成本的远程环境中,打开文件前会显示确认信息。阅读器

Git 优化

新命令

Git 2.35 引入了一种新 --staged 的 git stash 命令模式。这种新模式允许仅存储暂存的更改,可以使用新的 Git:Stash Staged 命令来利用它。VS Code 已经支持使用 Git:Delete Tag 命令删除本地标签,现在支持新的 Git: Delete Remote Tag 命令

命令禁用

某些 Git 操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在运行CheckoutCommitPush,  Pull 等命令时,Git 命令行将暂时禁用。

语言

JavaScript React 语言标签改为 JavaScript JSX

JavaScript React 语言模式已重命名为 JavaScript JSX,因为 JSX 语法不仅仅被 React 使用。TypeScript React也已重命名为TypeScript TSX注意:只更改 UI 中显示的语言名称。出于兼容性原因,内部语言 ID(javascriptreact 和 typescriptreact)保持不变。

新的 shellscript 语法

VS Code 使用来自 better-shell-syntax 的新语法来突出显示 shellscript 语法。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