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四大底层逻辑2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03

应用:用不起来的知识毫无价值

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运用,会产生两个弊端:

**▼ ** 1、 会忘

每时每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涌进大脑,大脑有限的消化能力决定了它不可能全盘接收,所以必须有选择地记忆。

那么,大脑是如何判断一个信息该不该记住的呢?

大脑的原则是: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

它是这样想的:“这个信息用得多,说明它很重要,我要把它牢牢记在脑海中。”

反之,如果知识得不到及时应用,就容易被遗忘。

**▼ ** 2、 流于表面

学习内容如果不去应用的话,你就会缺少反馈,从而无法真正对所学的内容形成理解。

在看别人分享的知识时,我们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将看懂误以为是学会了。

但其实,每一个人在分享知识的时候,都会附上自己的故事经历、类比和比喻,以帮助你理解。

所以你在看的时候,理解起来是毫无门槛的,很容易就以为自己看懂了,但其实你可能并不懂,知识只要稍有变化,你就一脸懵逼了。

比如,我们中学都学过二元一次方程,正常的数字推演“x+y=35,4x+2y=94”,大家都会解。

但如果将它套上衣服,变装成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很多人就不会解了。

而且,受限于个人的背景知识和经历,每个人分享的知识都会有其局限性,如果你不自己去实践应用,你就永远不会知道:

别人认为有用的知识,换到你身上,是否还适用?当时有用经验,换到现在,时间不同、环境变了,有没有失效?

不去应用接受反馈验证,自以为会了而沾沾自喜,等到真的问题降临考验了,你就两眼抓瞎了。

04

重复:自然地做到多次重复

现在人人都用过存储卡,比如U盘、手机microSD卡、数码相机的TF卡等等,这些存储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复制后除非你主动删除,否则内容肯定不会消失。

但大脑的记忆方式却与存储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纸上写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很快就会干了、没了。

最可靠的脑神经研究实验已经表明,在学习完成后的1小时内,记忆量就会极速下降。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让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并使突触强度得到长时强化。

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足够多次数的重复,才能让突触强度发生巨大且持久的改变,从而形成长时记忆。

于是, 问题就来了:有多少人能有毅力坚持足够多次数的重复呢? 不就是因为坚持不来,所以英语才学了一轮又一轮,然后还是原地踏步的嘛。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功利性学习的原因。

功利性学习的核心有两个:

**▼ ** 1、 提供学习动力

工作之余让你学,你可能会没动力,感觉很累,不想学;或者学了遇到困难,就会想,这不学也没啥事呀,老板又不会不发我工资。

但如果工作里面要用到什么,这个时候你再去学什么,这样学的话,坚持不下去的可能性就变低了。

因为工作里面的学习不一样,你做不好老板轻则批评,重则可能就辞退了,所以这个学习动力肯定就有了。

**▼ ** 2、 有重复应用的环境

关于写作技能的学习,我自己体会就蛮深的。

我刚做运营那会,主要负责的是产品推广和用户引流工作,很少会有写作的需求。

偶尔需要写一两篇产品推广的文案,我就感觉很痛苦,基本上得熬好几天,才能勉强挤出一篇。

中途我也想过学一下写作方法,就报了个写作课,上完课那会我还挺激动的,自觉学到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但很快,我的热情就冷却下来了,因为当时工作对写作的需求不高,可能两三个月才需要写一篇文案,这么长时间过去,学到的那点写作方法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后来,写文章任务的优先级不断上升,成了核心任务,需要经常写,我很自然就越写越学,越学越深了。

到现在,在写作上,我已经构建了成熟的流程体系,知道该怎么选题、文章结构怎么组织、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更好。有时状态好,甚至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写完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

你看,这就是功利性学习的力量,有了学习动力和重复应用的环境之后,你很自然就能在学习中做到多次重复、越学越深了。

05

总结

认知到学习的这4大底层逻辑后,我要恭喜你,你已经领先大多数人一步,不再是只知道照搬学习技巧,而是知道学习技巧为何有效,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

凡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外乎在记忆、思考、应用、重复这四个方面有所助益。

如何更好地利用学习这四大底层学习逻辑呢?我给你分享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构建知识体系: 将知识组块化和关联化,突破短时记忆容量限制、增加长时记忆的回忆线索。

** 2、 利用提问清单:** 避免大脑偷懒,激发思考。

** 3、 功利性学习:** 提供学习动力和应用环境,做到自然地重复学习。

只要你在学习时,刻意地运用以上学习底层逻辑和方法,我相信你的学习效率一定能领先其他人一大截。

因为你相当于在用狙击枪,降维打击那些还在耍大刀的人,哪怕让对方先跑100米,你也能一枪毙命。

参考书籍:

[1] Daniel T. Willingham.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05.

[2] 池谷裕二. 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M]. 图灵|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07.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