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控制模式简述-3

描述

前言:

杨帅锅:因为个人能力,时间,研究方向有限,所以后续我会邀请一些技术大佬来发技术类文章,这样就可以更加丰富公众号的内容。

COT控制系列:

1,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1

2,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2

在上两期的讨论中,我们说到了COT的基本特性和稳定性。有朋友问到,COT和滞环控制相比究竟有何优势?因此先把纹波补偿这个问题再放一放,本期将把第一期未说明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滞环控制的一大缺点就是开关频率会随着不同的系统参数受到影响,而COT可以通过一些改进使得“开关频率保持不变”。这种改进的控制方法被称为自适应恒定导通时间模式(adaptive constant on time, ACOT)。

当Buck变换器处在CCM时,必有

COT

Ton是恒定的导通时间,开关频率仅与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有关系,开关频率与输入电压成反比关系,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关系。如果我们让恒定的导通时间Ton与Vin成反比,而与输出电压Vout成正比,就可以抵消Vout和Vin的影响,从而使得开关频率近似于保持不变。

COT

图7ACOT和COT在输入电压变化时的开关频率变化对比

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引入一个k值,使得Ton满足下列式子,就可以保证。

COT

这种定时器非常易于实现。

COT

图8 ACOT基础的定时器架构

当Buck变换器处在DCM时,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原则,推算开关频率的表达式。忽略变换器的损耗,输入电压则输入能量为

COT

可以看出,开关频率与负载电流成正比,负载电流越小时,开关频率也越小,这意味着轻载下,开关损耗也会大大的减小,无疑提升了轻载工况下的效率。

COT

8 COT模式DCM-CCM无缝切换

这绝对是COT控制模式的一大优势,并且DCMCCM可以无缝切换,而不必像一些混合模式芯片,轻载进入Burst Mode或者 Pulse Skipping工作模式,需要做内部逻辑切换。我们还可以把DCM下的开关频率表达式写成比较统一的形式。

COT

根据这个表达式可以看的更清楚,DCM下,电感电流纹波率r>2,开关频率必然小于CCM下的开关频率,也可以解释为什么COT模式可以做到无缝切换,因为r的变化是连续的。

下一期,我们先说下关于COT控制模式另一个重要议题——开关节点的边沿抖动jitter。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