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控制模式系列:
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1
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2
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3
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4
COT控制模式简述part5
通过上几期的介绍,对于基本COT控制模式应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一期,介绍一下参数设计的方法。
设定输入电压为常见的12V,输出电压为1V,输出电流20A,额定功率稳态下开关频率设计为650kHz,对应的Ton=128.3ns,最小关断时间设定为Toff_min=200ns。
电感设计:
从电感开始设计一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同样地,在隔离型的开关电源设计中,几乎也都是从变压器设计开始。在《精通开关电源设计》书中,作者从体积大小和应力角度,推荐了最优的电感电流纹波率r=0.4;实际中一般选择r在0.2~0.4之间。我们暂且选择一个中间值r=0.25,则电感的设计值可以为:
并不存在282nH的定制成品电感,因此选择一个常用的接近值300nH,校验此时的电感电流纹波率r=0.235,并没有脱离合理的范围。还要计算峰值电流
根据选定的峰值电流,要选择一个额定电流至少大于25A的成品电感。对于成品电感来说,供应商们一般都会提供两类电流数据,即饱和电流、RMS电流或者最大DC电流。RMS电流和最大DC电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参数,在典型应用下,电感电流的RMS值几乎等于DC值,姑且把它们归为一类。其定义为,从室温温度25℃开始,温升为40℃~55℃下允许通过的直流电流。饱和电流被定义为,与零直流偏置下的电感值相比,当电感值下降10%、20%、30%时对应的直流电流。一般情况下,datasheet上的RMS电流值(最大DC电流)会小于饱和电流值。但也有极少数成品电感标称的饱和电流值比RMS电流值要小。这就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惑,该根据哪一个参数选择呢?很简单,根据两者中最小的那个数值来选择,设计出的峰值电感电流至少要满足datasheet上的标称的电流最小值。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时电感的自谐振频率,开关频率要远远小于电感的自谐振频率。如今很多电感厂商为日渐高频化的DC-DC变换器电感做了较大的优化,如降低电感带来的磁损和铜损,减小DCR,更小的体积。
输出电容:
在PWM控制模式中,输出电容设计一般只需要满足典型的±1%纹波要求即可,根据电容纹波和ESR纹波计算和迭代就可以选出合适输出电容值。在低压大电流场合中,不得不考虑的是瞬态电流响应时输出电压的undershoot和overshoot。而且相同的输出电容情况下,COT控制响应比PWM控制模式要快,因此其输出电容设计大部分都基于瞬态电流响应的考虑。
考虑overshoot时,由于反馈电压vfb一定会大于参考电压vref,驱动脉冲会一直关闭,电感电流将线性下降,其下降斜率为Vout/L。由此可见,动态响应的极限受到电感的限制,也解释了为什么COT控制模式的响应速度如此之快。
图25 overshoot
观察上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流入输出电容的电荷量,设负载电流下降斜率为SR=4A/us,则由Imax=20A下降到0A的时间为t1=5us。同样地,电感电流下降斜率为Vout/L=3.33A/us,则由Ipeak=22.35A下降到0A的时间为t2=6.7us。由此可以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根据电荷守恒,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overshoot与输出电容的乘积。
式子中n代表了overshoot占输出电压的百分比值,如果忽略电感电流峰值和输出电流值之间的误差,式子还可以进一步写为
假设要求overshoot为5%,则可以得出输出电容值至少为500uF。
当考虑undershoot时,同样地的方法可以估算出输出电容的最小值,但实际情况却比overshoot时复杂。由于Toff_min的加入,此时需要考虑等效的斜率。
图26 undershoot
当Ton结束时,对应的电感电流变化值为:
如果计算得出等效斜率大于设定的负载电流跳变斜率,则可以停止计算,直接选取上述的overshoot的电容值;否则,就将计算出两个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其中的较大值来满足设计。此处,依照设定的参数计算出等效斜率是大于设定的负载电流跳变斜率的。因此,依照overshoot的参数选择470uF+22uF*3+10uF=546uF。
当然如果有兴趣,此时可以校验一下,输出纹波大小,并假设此时的ESR为1m。
输入电容:
输入电容的选择根据输入纹波的要求,输入电压纹波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前一部分为输入电容充放电产生的容性纹波,后者为ESR产生的阻性纹波。当然,对于更复杂的输入滤波器计算,这里稍微提及。在PWM控制模式中,不合适的输入滤波器设计会产生负阻抗,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而在COT控制模式中,是否会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呢?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